晉劇樂器――呼胡

  • 時間:
  • 瀏覽:0
  • 來源:愛戲網(wǎng)
  • 晉劇
  • 呼胡,拉弦樂器。又名梆胡、胡蘆子。流行于山西、陜西等地。用于傳統(tǒng)晉劇中路梆子)、北路梆子、蒲劇伴奏。

    琴桿烏木、紫檀、紅木或花梨木制作。琴筒椰殼制,稱殼子。蒙桐木板。全長78、面板直徑14厘米。千斤又稱中碼,木制、骨制或銅制,用絲弦緊綁在琴桿(稱“擔(dān)子”)的腰部。兩軸,舊時張粗老弦或皮弦(羊腸制),現(xiàn)改用尼龍纏鋼絲弦。碼子用枸杞根或竹制作。弓子系馬尾,弓桿用細(xì)石竹制,或用兩塊薄竹片粘在一起制成。弓長80厘米。

    演奏時,左手食、中、無名、小指戴皮制指套(手帽),可使發(fā)音更清脆、嘹亮。定弦稱“定調(diào)門”,依演員的音域而定,多定為bB、G、F、E調(diào)。內(nèi)外弦為Ia、mi或re、Ia弦。音域約十二度。弓法有連弓、抖弓、斷弓、頓弓、甩弓等。指法有揉弦、打弦、上下滑音等技巧。揉弦又有滾揉和鼓揉之分。滾揉是手指在弦上作原位上下滾動,發(fā)音柔和;鼓揉是用手指的力量壓迫琴弦,使發(fā)音略高,且剛勁有力。

    板胡類樂器用于山陜梆子系統(tǒng)地方戲曲伴奏已有較長的歷史。清代乾隆五十年(1785)吳太初《燕蘭小譜》載:“蜀伶新琴腔,即甘肅調(diào),名西秦腔。其器不用笙笛,以胡琴為主,月琴付之,工尺咿唔如話”(蜀伶,系指當(dāng)時山陜梆子藝人多為四川籍)。至近代,呼胡、二股弦、三弦、四股弦(月琴)已成為晉劇等梆子腔戲曲的主要伴奏樂器,稱文場四大件。也是地方戲曲耍孩兒的主要伴奏樂器,又稱第一大板胡、正弦。

    猜你喜歡

    中路梆子——晉劇的發(fā)展歷程

    由于元雜劇是以北方音樂曲調(diào)為基礎(chǔ)的,一旦脫離開它賴以生存的中原土壤,很快就走向了衰落,雜劇在元末明初處于低潮。然而,藝術(shù)的源泉是不會枯竭的,山西戲曲之鄉(xiāng)到了明中葉以后,戲曲演出

    2022-07-23

    [晉劇]在宮院我領(lǐng)了萬歲的旨意(《打金枝》國母唱段)簡譜-其他曲譜

    提示:在曲譜圖片上單擊右鍵,選擇“圖片另存為...”即可將曲譜保存到您的電腦中,打印時候可將圖片插入到WORD中,調(diào)整合適大小打印即可P1:王愛愛《[晉劇]在宮院我領(lǐng)了萬歲的旨

    2022-06-07

    [晉劇]算糧事為丈夫自有主張(《算糧》選段)簡譜-其他曲譜

    提示:在曲譜圖片上單擊右鍵,選擇“圖片另存為...”即可將曲譜保存到您的電腦中,打印時候可將圖片插入到WORD中,調(diào)整合適大小打印即可P1:劉漢銀《[晉劇]算糧事為丈夫自有主張

    2022-06-07

    晉劇妝面人生

    中國戲曲的化妝,于"生""旦"叫做"扮俊"、"潔面"或者"素面",目的在于美化,特征是千人一面,人物形象和個性主要通過服裝和表演來展現(xiàn)。而對于"凈""丑"來說,化妝便是畫臉譜,

    2022-05-17

    晉劇樂器――呼胡

    呼胡,拉弦樂器。又名梆胡、胡蘆子。流行于山西、陜西等地。用于傳統(tǒng)晉劇(中路梆子)、北路梆子、蒲劇伴奏。琴桿烏木、紫檀、紅木或花梨木制作。琴筒椰殼制,稱殼子。蒙桐木板。全長78、

    2022-05-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