豫劇―激情奔放特色濃郁

  • 時間:
  • 瀏覽:0
  • 來源:愛戲網(wǎng)
  • 豫劇
  • 豫劇,原稱河南梆子,又名河南高調(diào)。由於在豫西山區(qū)演時,多依山平土為臺,當?shù)胤Q為「靠山吼」,新中國成立後以本省簡稱定名。豫劇是河南省的主要劇種之一,不只在河南、河北、山東、陜西、山西、安徽、江蘇、甘肅等地流行,遠至東北、新疆、西藏均有演出,上世紀中葉還經(jīng)越南輾轉(zhuǎn)傳入臺灣,成為目前當?shù)厣贁?shù)仍流傳的大陸地方劇種。

    沿革變化 風格多樣  豫劇開始於明清初,初以清唱為主,深受老百姓的喜愛,并迅速發(fā)展。在流傳過程中,不同地域形成了各種風格:祥符調(diào)(開封)、豫東調(diào)(商丘)、豫西調(diào)(洛陽)、沙河調(diào)(漯河)等。辛亥革命後,河南梆子更多進入城市演出。至上世紀三十年代,戲劇學(xué)社成立,革除舊戲班的不合理制度,對表演和舞臺美術(shù)等進行革新,讓河南梆子進入另一個發(fā)展階段。到了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,更編演以愛國為題的古裝戲和現(xiàn)代戲。以唱見長的豫劇,唱腔大板、流暢、節(jié)奏鮮明、極口語化,吐字清晰,行腔酣暢、容易聽清,顯示出特有的藝術(shù)魅力。 緊貼活 節(jié)奏鮮明  豫劇的風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陽剛之氣,善於表演大氣磅的大面戲,具有強大的情感力度。其次是地方特色濃郁、質(zhì)樸通俗、本色自然,緊貼老百姓的生活。另,豫劇節(jié)奏鮮明強烈、矛盾沖突尖銳、故事情節(jié)有頭有尾、人物性格大棱大角。豫劇的兩大音樂主流:「豫東調(diào)」多用假嗓,聲音高亢、活潑,花腔較多,擅於表現(xiàn)喜劇風格的劇目;「豫西調(diào)」則多用真嗓,悲壯低回,哭腔較多,擅長表現(xiàn)悲劇風格的劇目。它的伴奏樂隊,過去曾有「一鼓二鑼三弦手,梆子手鈸共八口」的說法,早期還使用四大扇(大鐃、大鈸)和尖子號(管長一米左右)來制造雄壯熱烈的氣氛。現(xiàn)時,文場以中音板胡為主弦,配合二胡、琵琶、竹笛、笙、悶子、嗩吶等,有時還加入墜胡、古箏,亦有引進小提琴、中提琴及西洋銅管、木管樂器,組成中西混合樂隊。而武場的敲擊樂器,則有板鼓、堂鼓、大鑼、手鈸、小鑼和梆子等。 四大行當 分門別類  豫劇的角色行當分生、、凈、四大行當,其戲班組織有「四生四旦四花臉,八個場面兩箱官」之說。四生是大紅臉(又叫紅凈、戲生)、二紅臉(又叫馬上紅臉)、小生、邊生(又叫二補紅臉);四旦是正旦(青衣)、小旦(花旦、閨門旦)、老旦、帥旦;四花臉是黑頭(副凈)、大花臉、二花臉、三花臉。它早期以生行戲為主,惟近代多位名旦在豫劇界叱風云,如陳素貞、常香玉、崔蘭田、馬金鳳、閻立品等,令旦角取得了主導(dǎo)地位。

    猜你喜歡

    豫劇的起源與發(fā)展簡介

    豫劇是中國傳統(tǒng)戲曲劇種之一,起源于河南省中部地區(qū),主要流行于河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江蘇等地。豫劇的歷史悠久,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。豫劇的發(fā)展經(jīng)歷了多個階段。最初的豫劇是由當?shù)孛耖g藝人

    2023-04-03

    回十八簡譜-豫劇曲譜

    提示:在曲譜圖片上單擊右鍵,選擇“圖片另存為...”即可將曲譜保存到您的電腦中,打印時候可將圖片插入到WORD中,調(diào)整合適大小打印即可P1:《回十八》豫劇唱譜P2:《回十八》豫

    2022-06-06

    《常香玉》常香玉唱段:我還演巾幗英雄花木蘭簡譜-豫劇曲譜

    提示:在曲譜圖片上單擊右鍵,選擇“圖片另存為...”即可將曲譜保存到您的電腦中,打印時候可將圖片插入到WORD中,調(diào)整合適大小打印即可P1:《我還演巾幗英雄花木蘭》豫劇唱譜P2

    2022-06-06

    《賣苗郎》選段:老公爹你消消氣簡譜-豫劇曲譜

    提示:在曲譜圖片上單擊右鍵,選擇“圖片另存為...”即可將曲譜保存到您的電腦中,打印時候可將圖片插入到WORD中,調(diào)整合適大小打印即可P1:《老公爹你消消氣》豫劇唱譜P2:《老

    2022-06-06

    《女婿》謝延信唱段:孩子聽話孩子乖簡譜-豫劇曲譜

    提示:在曲譜圖片上單擊右鍵,選擇“圖片另存為...”即可將曲譜保存到您的電腦中,打印時候可將圖片插入到WORD中,調(diào)整合適大小打印即可P1:《孩子聽話孩子乖》豫劇唱譜P2:《孩

    2022-06-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