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曲劇的概況
- 時間:
- 瀏覽:0
- 來源:愛戲網(wǎng)
早期的河南曲劇在表演上繼承了高蹺曲的歌舞身段和行當分工。
高蹺曲一般有五個角色:老婆(老旦)、媳婦(青衣)、姑娘(小旦)、相公(小生)、和尚(丑)。和尚經(jīng)常兼扮演老旦,并且有時還會增加諸如"二姑娘"、"瞎子"等配角行當。早期的河南曲劇無論演什么戲,角色一般不外乎以上五種主要形式。早期演出時,劇中的人物出場,一般開始時都是背對觀眾,走至臺中心后才轉(zhuǎn)身亮相,然后踩著"大起板"的弦樂伴奏節(jié)拍跑"剪子股"圓場,形式與踩高蹺時的打場子相同,必須跑完四十八板再進行正式演唱。曲劇的動作、身段、架勢還基本保留著高蹺曲舞姿的原型:表現(xiàn)為不停地前走和后退,而和尚或瞎子(丑角)則在其間不斷地插科打諢。
1933年,曲劇流傳到河南中部周口和東部開封一帶。到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,又流行于陜南和鄂北。在流傳的過程中,隨著上演的劇目的豐富,曲劇在吸收了豫劇、京劇、越調(diào)、漢劇等兄弟劇種的表演藝術(shù)后,才逐漸建立起生、旦、凈、丑完整的各行當,并出現(xiàn)了一批較有成就的演員。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