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劇伴奏樂器堂鼓

  • 時間:
  • 瀏覽:0
  • 來源:愛戲網(wǎng)
  • 川劇
  • 堂鼓,又叫做同鼓、戰(zhàn)鼓,清代則叫它杖鼓。 鼓框木頭作,兩面蒙上皮革。 現(xiàn)代堂鼓一般有三種規(guī)格,鼓面直徑分別為22、25、32公分,鼓高都是33公分,前兩種小堂鼓發(fā)音高亮,后一種堂鼓音色寬厚。演奏時,將鼓放在木架上,用木頭作的雙槌敲擊。

    堂鼓又稱同鼓,屬打擊樂器。以木為框,兩面蒙牛皮。演奏時,將鼓放在木架上,用雙木槌敲擊。 鼓框是木頭作的,兩面蒙上皮革。演奏時,將鼓放在木架上,用木頭作的雙槌敲擊。 堂鼓鼓面較大,從鼓心到鼓邊可以發(fā)不同的音高,音色都不一樣,一般是鼓心的音比較低,鼓邊的音比較高。經(jīng)由通過敲擊鼓邊、鼓心和控制敲擊的力量,可以獲得大幅度的音量和音色對比,也演奏出復(fù)雜的花點,對情緒及氣氛的渲染有較大的作用,是現(xiàn)代民間器樂合奏及戲曲音樂中常用的一種打擊樂器。 大堂鼓鼓面直徑在一尺半以上,音色低沉厚實,常扮演激勵人心、振奮士氣的角色,冬冬的鼓聲常人熱血沸騰。

    大堂鼓:鼓類樂器中形體較大者,多使用椿木、色木、樺木和楊木等制作鼓身,因鼓面較大,鼓皮多使用水牛皮。在鼓身上下蒙以兩塊面積相同的牛皮而成,平常置于木架上用兩個鼓捶演奏。大鼓發(fā)音低沉而雄厚,主要用于器樂合奏、蹈和戲曲伴奏,也是鑼鼓隊中的主要樂器?!?/p>

    古代,大鼓多用于報時、祭祀、儀仗或軍事。作為報時的大鼓又稱戒晨鼓”,常放置在城池的鼓樓之上。北京鼓樓上的大鼓制于清代,是專門作為公共報時用的。鼓面直徑達1.5米,曾有“鼓王”之稱。每到夜間報更時分,鐘鼓樓上鐘鼓齊鳴,低沉的鼓聲傳播全城。直到1915年鐘表普遍使用后,它才成為供人們觀賞的文物。在北京天壇,也藏有一面清代制造的大鼓,面徑1.5米,高約2米,是過去皇帝祭天時才使用的。

    大鼓由兩根較粗的木棰敲擊發(fā)音,鼓的中心發(fā)音較低而深厚,越向邊緣聲音則越高而堅實。由于從中心到邊緣各圈的音色不同,演奏時可利用這些變化來豐富它的表現(xiàn)力。演奏方法有單擊、雙擊、頓擊、悶擊、壓擊、搖擊和滾奏等。大鼓鼓面較大,音量能從很弱到很強,力度變化很大。對情緒和氣氛的渲染能起很大的作用。音響能與樂隊融合,可加強樂隊的低音。它還可以獨奏或作為效果樂器使用,模仿雷聲、炮聲。

    猜你喜歡

    別具特色的川劇發(fā)展史及其藝術(shù)特色

    川劇俗稱川戲,主要流行于中國西南地區(qū)川渝云貴四省市的漢族地區(qū),是融匯高腔、昆曲、胡琴(即皮黃)、彈戲(即梆子)和四川民間燈戲五種聲腔藝術(shù)而成的傳統(tǒng)劇種。它流行于四川各地和鄰省地

    2022-07-23

    川劇變臉的手法有哪些

    1961年6月,周恩來《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和故事片創(chuàng)作會議上的講話》中提到:“文化部一位副部長到四川說:川劇落后。得罪了四川人……人民喜聞

    2022-07-23

    川劇中的變臉和噴火的絕活是如何做到的?

    早在中國清朝的時候,川劇就已經(jīng)非常的出名了,如今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經(jīng)過了百余年,底蘊更加是雄厚了。噴火是川劇中的絕活之一,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,川劇中的噴火絕活是怎么做到的吧。川劇,是

    2022-07-23

    川劇是如何形成的?川劇的藝術(shù)特點

    川劇,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。成都,是戲劇之鄉(xiāng)。早在唐代就有“蜀戲冠天下”的說法。清代乾隆時在本地車燈戲基礎(chǔ)上,吸收融匯蘇、贛、皖、鄂、陜、甘各地聲腔,形

    2022-07-23

    [川劇]《瑞霓羅帳·馬房放奎》陳容唱段:明亮亮燈光往前照簡譜-其他曲譜

    提示:在曲譜圖片上單擊右鍵,選擇“圖片另存為...”即可將曲譜保存到您的電腦中,打印時候可將圖片插入到WORD中,調(diào)整合適大小打印即可P1:《[川劇]明亮亮燈光往前照》戲曲譜(

    2022-06-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