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劇的歷史

  • 時間:
  • 瀏覽:0
  • 來源:愛戲網(wǎng)
  • 桂劇
  • 清初,昆山、弋陽和亂彈等腔已流行于桂林一帶。清雍正年間(1723-1735),桂林已有獨秀班等昆班。清乾隆年間(1736-1795),又有湖南祁陽班頻繁到桂林演。祁陽班在桂林演出期間受廣西官話(桂林話)影響,逐漸改變語音。一部分祁劇藝人落戶桂林后,開始用桂林話演唱祁陽戲,時人稱為桂林班,后人即稱之為桂劇。

    光緒二十八年(1902年),桂林建立起第一個戲院--景福園,之后又相繼建起和園、儀園戲院。從此,桂劇逐漸進入劇作固定性的演出。

    1938年后,著名戲劇家歐陽予倩應聘來到桂林從事桂劇改革工作,建立了廣西戲劇改進會;1939年成立桂劇實驗劇團,由歐陽予倩任團長,建立導演制,吸收新唱腔,編演新劇目,采用布景,美化舞臺,開辦桂劇學校,使桂劇有了新的起色。

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桂劇進入新的歷史時期。1953年,廣西省國營桂劇藝術(shù)團成立,為傳統(tǒng)劇目的挖掘整理和藝術(shù)改革,做了大量的工作。

    猜你喜歡

    桂劇的溯源

    作為廣西主要劇種的桂劇,到底是怎樣演化形成和發(fā)展的?特別是源于何地、始于何時?至今未有定論;到目前為止,區(qū)內(nèi)最權(quán)威的講法是“從祁戲演化而成”。筆者近年在負責全州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普

    2022-05-21

    桂劇名家唐景崧

    唐景崧(1841―1903),字維卿,廣西灌陽人。同治四年(1856年)進士,選庶吉士,授吏部主事。光緒八年(1882年),法越事起,自請出關赴越南招劉永福黑旗軍。次年,抵越南

    2022-05-21

    桂劇的藝術(shù)特點

    桂劇汲取祁劇、京劇、昆曲等劇種的聲腔和表演藝術(shù),唱做念舞俱重,尤以唱工細膩、做工傳神見長。桂劇的聲腔音樂屬皮黃系統(tǒng)的板腔體,以彈腔為主體,兼有高腔、昆腔、吹腔及雜腔小調(diào)等。彈腔

    2022-05-21

    桂劇大師蔣晴川

    蔣晴川,(1885-1896)名昌正。廣西興安縣湘漓鎮(zhèn)犁頭圩人。生于咸豐五年(1855)十月。自幼從師學習桂劇,飾演旦行,到同治末年在桂林初露鋒芒。為博采眾長,后到湖南學習祁劇

    2022-05-21

    桂劇旦角演員張樹萍

    張樹萍,廣西桂林市桂劇團旦角演員,生于1964年。她于1983年畢業(yè)于廣西戲校桂劇表演專業(yè)。曾得桂劇表演藝術(shù)家尹羲、秦彩霞的傳授。擅演劇目:《失子驚瘋》、《瑤妃傳奇》、《風采壯

    2022-05-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