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德花鼓戲的特色有哪些

  • 時間:
  • 瀏覽:0
  • 來源:愛戲網
  • 湖南花鼓戲
  • 常德官話是常德花鼓戲的主要舞臺語言,但由于其植根于廣大農村,除“半臺班”受漢戲影響而較注重舞臺語言的規(guī)范,一般鄉(xiāng)班多間雜當地方言土話。這種語言差異及各地不同的民間音樂、宗教音樂的滲透,尤其是地方大戲劇目的不同影響,使常德花鼓戲在劇目、唱腔等方面,較明顯地形成了沅水與澧水兩種不同的“路子”。

    湖南花鼓戲的音樂曲調約300余支,根據曲調結構、音樂風格和表現(xiàn)手法的不同大致可分為4類:1、川調,2、打鑼腔,3、洞腔(即師公腔),4、小調。川調,源于山歌及民歌。按調式分為宮調式、羽調式兩種,宮調式強調六級音,羽調式強調七級音,花鼓戲味特別濃厚。

    打鑼腔源于哼歌及勞動號子,原來僅用鑼鼓、嗩吶伴奏,人聲幫唱尾腔,得名打鑼腔,現(xiàn)在基本上取消了這種幫腔形式。洞腔,源于師道音樂,所以,也稱師公腔。川調、打鑼腔、洞腔,統(tǒng)稱為正調,正調的結構比較方整,大多以“對仗”或“起承轉合”為結構形式,反復運用。小調是一些比較原始的民歌、山歌、城市小調和絲弦小調,表現(xiàn)情緒較為單一。某些小調發(fā)展較大,能表現(xiàn)多種情緒,編入了正調。

    猜你喜歡

    湖南花鼓戲獨特的藝術特點

    花鼓戲又名挑香擔,屬小戲其題材來源于農村生活,劇情簡潔明快,曲調活潑流暢,又是用當地方言演唱,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,深受農民喜愛。大多是以當地居民津津樂道的傳聞舊事為原型改編的。

    2022-07-23

    湖南花鼓戲的伴奏樂器

    嗩吶,英文名稱souna,是中國民族吹管樂器的一種,由波斯傳入(Surna音譯),在西晉時期的新疆克孜爾石窟寺的壁畫中就已經出現(xiàn)了嗩吶演奏的繪畫,最晚在16世紀就在中國的民間流

    2022-05-30

    湖南花鼓戲伴奏的主要樂器

    大筒是流行在湖南大部分地區(qū)的拉弦樂器,因在花鼓戲中的主奏地位,通常又被稱為花鼓大筒。湖南花鼓戲大約起源于清康熙、乾隆年間,大筒作為其伴奏樂器在民間早已出現(xiàn),因此,它的形成應該更

    2022-05-30

    湖南花鼓戲名家邢險峰

    邢險峰,湖南省十屆政協(xié)委員、湖南省花鼓戲劇院演員。從1977年進入湖南省藝術學校開始,邢險峰唱了30年花鼓戲。她說,為群眾唱戲讓她覺得很有成就感,也很快樂。一聽說省花鼓戲劇院送

    2022-05-30

    湖南花鼓戲名家李賽儉

    李賽儉女,54年生,邵陽市花鼓戲劇團一級演員。在悠揚的鼓樂聲和熱烈的掌聲中,在“中國戲曲紅梅大賽”中喜獲“紅梅金獎”的我市花鼓戲《磨豆腐》的兩位表演者李賽儉曹勤業(yè),載譽歸來。副

    2022-05-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