蒲州梆子的發(fā)源地在哪里?

  • 時間:
  • 瀏覽:0
  • 來源:愛戲網(wǎng)
  • 蒲州
  • 梆子
  • 發(fā)源地
  • 在哪里
  • 蒲州
  • 梆子
  • 又稱
  • 蒲州梆子,又稱蒲劇,是山西四大梆子中誕最早、影響最大的一種。蒲州梆子流行于山西南部及陜西、河南、甘肅、青海、內(nèi)蒙、河北等省的部分地區(qū)。蒲州梆子的起源眾說不一,一般認為最早源于宋元時期山陜地帶的鑼鼓雜戲,后又吸收山陜民歌小曲、小唱,到明代中葉受青陽腔影響,逐漸形成一種獨具地方特色的劇種。

    蒲劇發(fā)源于晉南,晉南人也最愛看蒲劇,逢年過節(jié),莊稼收罷或村里有了大喜事,都要請戲班子好好唱上幾臺,看個痛快。對遠近親戚,或親自登門,或捎口信,請他們來看戲。演的前兩天,人們就抬著木頭,扛著桌椅到戲臺前,先占個合適的位置,地面上布滿了大大小小、高高低低的座位,雖不象城市劇院那樣整齊、雅致,但卻別有一番村野情趣。

    晉南戲曲演唱活動興起頗早,演出盛行,當年的蒲劇著名演員葵娃,曾為康熙帝演出,可見此時蒲劇已取得相當大的成就,在平陽一帶也深得人心。清咸豐年間(公元1851——1861年)的“老三盞燈”王來來,也是蒲劇著名演員。他曾帶戲班北上大同、張家口、北京、宣化等地演出,民間傳說“他生在陜西,學在蒲州,紅火到崞縣忻州,馳名在宣大京口,扭回頭踏了寧武,跨了朔州,沒辦法離開北路,想望南路,老在中路。”其中的“宣大京口”分別指宣化、大同、北京、張家口。人民用口頭文學記下了一個老藝人的藝術生涯。

    民國年間,蒲劇著名花演員王存才,以“椅子功”而聞名,他扮演《掛畫》中的女主角含嫣,身段優(yōu)美靈巧,人物刻畫細膩,令人叫絕。以至民間俗諺說: “寧可不坐民國天下,也不誤存才掛畫。”蒲劇傳統(tǒng)劇目分本戲、折戲兩類,共500多個。

    蒲劇在長期的發(fā)展過程中,有“南路文雅,西路火爆”的說法。蒲劇總的藝術風格是富有激情,高亢奔放,慢則一字一板,婉轉(zhuǎn)細膩,舒緩自如;快則猛跌猛上,明快粗獷,把劇中人物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。蒲劇里的做功戲以特技表演弛名全國,最主要的有帽翅功、翎子功、髯口功、梢子功、椅子功等。1959年蒲劇《竇娥冤》由長春電影制片廠拍成戲劇影片,搬上銀幕,在國內(nèi)引起反響。蒲劇著名演員有閻逢春、工秀蘭、張慶奎、筱月來,楊虎三,他們的演出感情充沛,扣人心弦,以各自精湛的表演豐富了蒲劇藝術。

    新中國成立以后,蒲劇在繼承傳統(tǒng)的基礎上,大膽創(chuàng)新,演出了諸如《三里灣》、《李雙雙》、《白毛女》、《江姐》等反映現(xiàn)代生活的劇目,取得了可喜的成績。1962年晉南蒲劇院赴京演出后,著名歷史學家吳晗賦詩稱贊:

    嘉靖蒲梆久擅,腔商板急譜官商。

    根深可喜新枝茂,贏得聲名返故鄉(xiāng)。

    猜你喜歡

    韓國和中國共同的節(jié)日有哪些

    韓國和中國有一些共同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這些節(jié)日通常源自儒家文化圈,共同體現(xiàn)在兩國的歷史和文化中。以下是幾個主要的共同節(jié)日:1.春節(jié)(??/Sollal)中國:春節(jié)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

    2024-08-22

    桓臺縣圖書館傳統(tǒng)文化京劇——奇妙的冠帽親子手工活動

    7月20日,桓臺縣圖書館開展傳統(tǒng)文化京劇文化知識講座,通過讓小朋友親手制作京劇冠帽,可以讓他們近距離接觸和了解這一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,從而激發(fā)他們對傳統(tǒng)文化的興趣和熱愛,促進非遺文

    2024-07-22

    戰(zhàn)術背包和配件的市場情況【anjinu】

    由于對高性能、耐用和多功能裝備的需求不斷增加,戰(zhàn)術背包和配件市場一直在穩(wěn)步增長。以下是當前市場形勢的概述:1.市場增長和趨勢:-由于戶外活動、軍事應用的增加以及對生存和準備裝備

    2024-06-28

    京劇培訓的一些詳細信息

    京劇培訓是一個系統(tǒng)性和專業(yè)性的學習過程,旨在培養(yǎng)新一代京劇演員和愛好者。京劇作為中國傳統(tǒng)戲曲藝術的代表,具有豐富的文化內(nèi)涵和獨特的表演形式,培訓過程包括唱念做打等多方面的技藝訓

    2024-05-30

    梨園的梨園軼事是什么

    “梨園軼事”是指與中國傳統(tǒng)戲曲,特別是京劇藝術相關的各種趣聞、軼事和傳說。這里的“梨園”是古代對戲曲行業(yè)的雅稱,而“軼事”則指未被廣泛傳頌的有趣故事或不為人知的傳聞。梨園軼事通

    2024-05-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