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劇知識:京劇中的上口字粗考

  • 時(shí)間:
  • 瀏覽:663
  • 來源:愛戲網(wǎng)
  • 京劇知識
  • 京劇愛好者,都知道京劇有個(gè)上口字的問題。什么是上口字?簡言之,即凡是京劇語言中與普通話聲、韻(聲調(diào)除外)不同的那些字,就是上口字。換句話講,上口字就是至今仍保留在京劇唱念中的那些古音、方言字,古音來自《中原音韻》(或“中州韻”);方言來自鄂、皖、豫、蘇等地。上口是順口的意思。

    一、了解一下普通話

    京劇語言中有相當(dāng)一部分不屬普通話,“學(xué)好普通話就能學(xué)好京劇”的說法沒有根據(jù)。既然上口字不是普通話,那掌握了什么是普通話的問題,也就弄清了什么是上口字的問題。下面不妨來研究一下普通話的問題。

    我們知道,普通話聲母有b、p、m、f、d、t、n、l、g、k、h、j、q、x、zh、ch、sh、r、z、c、s等21個(gè)(京劇上口字系列還應(yīng)加方言聲母η、ň、v);韻母有a、o、e、i、u、ü、ai、ei、ao、ou、an、en、ang、eng、ong、ia、ua、uo、ie、üe、uai、uei、iao、iou、ian、uan、üan、in、uen、ün、iang、uang、ing、ueng、iong、-i等36個(gè)(京劇上口字系列還應(yīng)加方言韻母io、iai)。照例這些聲如果都能兩兩相拼的話,那么普通話音節(jié)應(yīng)當(dāng)有21×36+36(零聲母)=792,其實(shí)非也,普通話沒有這么許多音節(jié):

    1、聲母b、p、m、f及d、t能跟開口呼、齊齒呼、合口呼韻母相拼,但不能跟

    撮口呼韻母相拼,聲母b、p、m、f與合口呼韻母相拼只限于u。

    2、聲母g、k、h舌音zh、ch、sh、r和z、c、s能與開口呼、合口呼韻母相拼,但不能跟齊齒呼、撮口呼韻母相拼。

    3、聲母j、q、x只能跟齊齒呼、撮合呼韻母相拼,不能跟開口呼、合口呼韻母相拼。

    4、聲母n、l能跟所有的韻母相拼。零聲母在四呼中均有。

    這四條主要規(guī)律是比較粗略的,聲、韻母不能相拚還有許多。能相拼而成的字,就是普通話語系的字,感興趣者可查閱《新華字典》,普通話音節(jié)實(shí)際上只有表中所列的400多個(gè)(當(dāng)然,漢字有多達(dá)數(shù)十萬個(gè),一個(gè)音節(jié)可多達(dá)數(shù)十、數(shù)百甚至更多的同音字),京劇語言中如果出不能相拚的讀音的字,這就是上口字。例如,聲母b、p、m、f與韻母ong本來不能相拼,但京劇中“蹦”讀bong、“朋”讀pong、“夢”讀mong、“風(fēng)”讀fong,這就是上口字;再如,在普通話語系中,按規(guī)則聲母z、c、s是不與齊齒呼、撮合呼的韻母相拼的,如果出現(xiàn)相拼的字,例如zian(箭)、cie(且)、siang(廂)、zü(聚)、cü(娶)、süan(宣)等,就也屬上口字(這一類字同時(shí)也屬尖音字)。當(dāng)然上口字也有屬普通話音節(jié)的,下面要講。

    二、上口字的來源及分類

    上口字主要來自《中原音韻》,其次來自古音和鄂、皖、豫、蘇等地的方言。元代周德清著的《中原音韻》,共分19個(gè)韻部,即“東鐘、江陽、支思、齊微、魚模、皆來、真文、寒山、桓歡、先天、蕭豪、歌戈、家麻、車遮、庚青、尤侯、侵尋、監(jiān)咸、廉纖。”京劇中的上口字大都來自于該書,羅培常先生于1935年將上口字歸納為十一個(gè)方面:

    1、《中原音韻》齊微部里舌尖后音zh、ch、sh、r四母字,北京久讀zhi、chi、shi、ri,而京劇讀zhi:(讀似“直衣”)、chi: (讀似“池衣”)、shi:(讀似“師衣”)、ri:(讀似“日衣”)。京劇歸入衣齊轍。例如“知”不讀zhi而讀zhi:,“癡”不讀chi而讀chi:,“世”不讀shi而讀shi:,“日”不讀ri而讀ri:。這里zhi、chi、shi、ri中的i和zhi:、chi:、shi:、ri:中的i:不一樣,后者是可以獨(dú)立存在的韻母,而前者是不能獨(dú)立存在,須與特定聲母相拼的后置性韻母,為了加以區(qū)別,將后者i旁邊加兩點(diǎn)(這是本人的杜撰)。

    2、《中原音韻》魚模部里的舌尖后音zh、ch、sh、r四母字,北京人讀zhu、chu、shu、ru,而京劇中應(yīng)讀zhü、chü、shü、rü,歸入衣齊轍。例如“誅”不讀zhu而讀zhü,“處”不讀chu而讀chü,“書”不讀shu而讀shü,“如”不讀ru而讀rü。

    3、《中原音韻》齊微部的輕唇音f和v(讀似英語的v)兩母字,北京人讀fei、wei,為灰堆轍,而京劇中讀fi、vi。京劇中歸入衣齊轍。例如“飛”不讀fei而讀fi,“未”不讀wei而讀vi。

    4、《中原音韻》齊微部的l聲母字,北京人讀lei,屬開口呼,而京劇中讀luei(lui),屬合口呼。比如“雷”在京劇中讀lui而不讀lei。歸入灰堆轍。

    5、《中原音韻》皆來部j、q、x這三母字,北京人讀jie、qie、xie,而京劇中讀jiai、qiai、xiai。例如,在京劇中“街”讀jiai,“揩”讀qiai,“鞋”讀xiai。

    6、《中原音韻》歌戈部g、k、h、η和b、p、m、f這八母字,北京人讀e韻,而京劇中讀o韻。歸梭波轍。比如“歌”、“科”、“何”、“娥”不讀ge、ke、he、e而讀go、ko、ho、ηo;“學(xué)”不讀xue而讀xio,“岳”不讀üe而讀io,“虐”不讀nüe而讀nio,“掠”不讀lüe而讀lio。

    7、《中原音韻》庚青部里開口、齊齒兩呼字,北京人讀eng或ing,在京劇中讀en或in。例如在京劇里,“燈”不讀deng而讀den,“生”不讀sheng而讀shen,“更”不讀geng而讀jin或gen,“京”不讀jing而讀jin,“定”不讀ding而讀din。

    8、《中原音韻》東鐘部里的唇音b、p、m、f四母字,北京人讀beng、peng、meng、feng,而京劇讀bong、pong、mong、fong。比如“崩”、“鵬”、“猛”、“風(fēng)”在京劇里讀bong、pong、mong、fong。

    9、《中原音韻》東鐘部古喻、娘、來三母字,北京讀rong,而京劇中讀yong,例如“容”字;北京人讀nong,京劇中讀ňong(ň可讀近似合讀的ni),例如“濃”字;北京人讀long(開口呼),京劇讀合口呼luong,比如“隆”字。

    10、《中原音韻》古疑、影兩母的開口呼,北京人讀成沒有聲母,而在京劇中卻加一個(gè)η(讀ng,該符號亦為本人杜撰)聲母。比如“昂”不讀ang而讀ηang,“我”不讀wo而讀ηo,“愛”不讀ai而讀ηai,等等。

    11、《中原音韻》車遮部里的zh、ch、sh、r四母字,北京人讀zhe、che、she、re,而京劇中讀接近于zho、cho、sho、ro,不過后來又逐步歸入北京人讀法,故這里不作上口字提出。此外,還有“臉”不讀lian而讀作jian。

    羅培常先生在歸納這些條理時(shí)注意到了從昆曲到京劇的若干變化,而從羅先生的歸納到現(xiàn)在的半個(gè)多世紀(jì)里,京劇音韻又有若干變化,他的有些拼讀法與《漢語拼音方案》也有些不同,為了方便大家對上口字的掌握。編者把收集到的140多個(gè)上口字音節(jié)(可能還不全)按聲母的五音順序列出:

    B:-eng~-ong(崩)-in(迸)、-an~-uan(般)、-ing~-in(兵)、-ai~-e(白)、

    -o~-e(伯)、-u~-e(不)

    P:-eng~-ong(捧)、-an~-uan(潘)、-ing~-in(屏)、-ai~pe(拍)、-o~-e(迫)

    M:-eng~-ong(夢)-in(盟)、-an~-uan(瞞)、-ing~-in(明)、

    -ao~-iao(貓)-iou(矛)、-o~-e(墨)、-ao~-ou(茂)、-ai~-e(麥)

    F:-eng~-ong(風(fēng))、-ei~-i(飛)

    D:-eng~en(登)、-ing~-in(頂)

    T:-eng~en(騰)、-ing~-in(廷)

    N:-eng~-en(能)、-ing~-in(寧)、-ei~-uei(內(nèi))、-a~-o(那)

    L:-eng~-en(棱)、-ing~-in(靈)、-ei~-uei(雷)、-ü~-u(綠)、-iou~-u(六)、-ue~-io(略)、-ian~-uan(戀)、-ong~-uong(?。?/span>

    G:-e~-uo(歌)、-eng~-en(耕)

    K:-e~-uo(科)、-eng~-en(炕)

    H:-e~-uo(何)、-eng~-en(哼)、-ei~-e(黑)

    J:-ue~-io(覺)、-ie~iai(街)、geng~-in(更)、che~-ü(車)、

    lian~-ian(臉)

    Q:-ue~-io(卻)、-ing~-in(傾)

    X:-ue~-io(學(xué))、-ie~-iai(鞋)、-ing~-in(形)、han~-ian(喊)

    ZH:--i~-i:(知)、-u~-ü(主)、-eng~-en(睜)、-an~-ian(戰(zhàn))-uan(戰(zhàn))

    CH:--i~-i:(癡)、-u~-ü(除)、-eng~-en(瞠)

    表4-3:上口音與京音讀法對照表

    SH:--i~-i:(書)、-u~-ü(書)、-eng~-en(生)、-ao~-uo(勺)-a~-uei(灑)、-uo~-üe(說)

    R:--i~i:(日)、-u~-ü(如)、-eng~-en(扔)

    Z:--i~-i(擠)、jue~-io(爵)、jie~-ie(姐)、jiao~-iao(焦)、jiou~-iou(酒)、jian~-ian(箭)、jing~-in(精)、jin~-in(進(jìn))、jiang~-iang(將)、ju~-ü(聚)、

    jue~-üe(絕)、juan~-üan(雋)、jun~-ün(?。?ei~-e(賊)、-eng~-en(贈)

    C:qi~-i(妻)、que~-io(雀)、qie~-ie(且)、qiao~-iao(悄)、

    qiou~-iou(秋)、qian~-ian(淺)、qing~-in(清)、qin~-in(親)、

    qiang~-iang(槍)、qu~-ü(取)、quan~-üan(全)、qun~-ün(逡)、chu~-u(初)、-eng~-en(層)

    S:xi~-i(西)、xue~-io(削)、xie~-ie(寫)、xiao~-iao(肖)、

    xiou~-iou(修)、xian~-ian(先)、xing~-ing(星)、xin~-in(心)、

    xiang~-iang(相)、xu~-ü(徐)、xue~-üe(雪)、xuan~-üan(宣)、xun~-ün(循)、xie~-ia(斜)、-eng~-en(僧)

    η:an~-an(安)、en~-en(恩)、ou~-ou(毆)、wo~-o(我)、e~-e(厄)、ai~-ai(愛)、ao~-ao(熬)、ang~-ang(昂)

    V:wei~-i(未)

    ň(讀似ni):ni~-i(膩)、nue~io(虐)、nie~-ie(聶)、niou~-iou(妞)、

    nian~-ian(年)、niang~-iang(娘)、nü~-ü(女)、nong~-ong(濃)

    Y:yue~-io(岳)、ai~-iai(哀)、-ing~-in(英)、rong~-ong(容)、

    -ing~-iang(映)

    W:-eng~-ong(翁)

    E:-ng~-n(鞥)

    從聲、韻拼讀方法角度,上口字還可以分成兩大類:

    第一類,非普通話音節(jié)。

    (1)聲、韻母雖均屬普通話系列,但在普通話中無此拼合音節(jié),例如be(白)、pe(拍)、me(墨)、kuo(科)、mong(夢)、zian(箭)、ciao(悄)、siang(相)等,此類上口字較多;

    (2)韻母雖均屬普通話系列,但聲母為方言母,例如ηai(愛)、ňian(蔫)、

    νi(尾)等;

    (3)聲母雖均屬普通話系列,但韻母為方言母,例如jiai(街)、xiai(鞋)、

    jio(覺)、qio(卻)、xio(學(xué))等;

    (4)聲、韻母均為方言母,例如ňio(虐)。此類字只有個(gè)別字。

    第二類,普通話音節(jié)。

    屬普通話音節(jié),但在京劇中有特殊讀法。例如“燈”不讀deng而讀den,“兵”不讀bing而讀bin,“生”不讀sheng而讀shen等等。

    三、上口字的運(yùn)用

    上口字主要在京劇傳統(tǒng)戲韻白和上韻的唱詞中使用。

    1、用于合轍押韻。

    《天女散花》中天女唱【西皮流水】

    觀世音滿月面珠開妙相(siang),

    有善才和龍女站立兩廂(siang);

    菩提樹檐匍花千枝掩映(yang),

    綠鸚鵡與仙鳥在靈巖神獻(xiàn)上下飛翔(siang)。

    ……

    這一段唱詞的韻腳是江陽轍,第三句字“映”本應(yīng)讀yin(上口音),屬人臣轍,為了押韻就改為上口音yang。

    《生死恨》中韓玉娘唱【反四平調(diào)】

    夫妻們分別幾載(zai),

    好似孤雁歸來(lai);

    可憐我被賊將奴來賣(mai),

    我受盡了禍災(zāi)(zai)。

    棒打鴛鴦好不傷懷(huai),

    幸遇著義母她真心看待(dai);

    今日里才得和諧(xiai),

    但愿得了卻了當(dāng)年的舊債(zhai),

    縱死在黃泉也好安排(pai)。

    這一段唱詞的韻腳是懷來轍,第七句末字“諧”本應(yīng)讀xie,屬捏斜轍,為了押韻合轍就改為懷來轍的xiai。

    還有《霸王別姬》“二六”“成敗興亡一霎那”的“那”讀nuo,這是為什么呢?原因在于這段唱詞的韻腳是梭波轍,為了合轍,“那”的讀音就由發(fā)花轍的na改成梭波轍的nuo。

    2、上口字用在句子中,有的字可上口,也可不上口。例如《謝瑤環(huán)》“高撥子”“忽聽得堂上一聲喊”中的“喊”字,杜近芳不上口,唱han音,而李維康唱的是上口音xian。又如《貴妃醉酒》中“雁兒飛”的“飛”可上口成fi,也可不上口,唱fei音,梅大師唱這個(gè)字一般不上口。再如《霸王別姬》中“我這里出帳外且散愁情”的“我”字、“猛抬頭見碧落月色清明”的“猛”字,也屬可上口可不上口之列。

    3、上口字與相鄰的字連念感到別扭時(shí),可以不上口。例如《西施》“每日里浣紗去又傍清溪”、《洛神》中“今日里眾姐妹同戲川濱”、《洪羊洞》中“為此事終日里憂成疾病”、《轅門斬子》中“昨日里斬八將頭掛帳外”,這些唱詞中的“日里”二字相連,若“日”字上口,則感到舌頭繞不過彎來,還不如不上口比較順口。因而這個(gè)“日”字在這里就可以不上口。

    4、上口反而翹轍的可不上口。所謂翹轍就是跑轍、不押韻的意思。例如《吊金龜》中康氏念“常將有日思無日,莫把無時(shí)當(dāng)有時(shí)”?!叭铡焙汀皶r(shí)”,“日”上口就不押韻(應(yīng)當(dāng)說不怎么押韻),不上口反倒押韻,因此還是不上口好。

    5、有些老的上口字也可不上口。例如“臉”讀jian,“喊”念xian,“戰(zhàn)”讀zhuan或zhian,“龍”讀liong等,使聽、觀眾莫名其妙,因而以不上口為好。

    6、切勿按同音字類推認(rèn)定上口字。有些字在普通話中是同音字,但在京劇唱念中卻有區(qū)別。例如“知”與“之”、“出”與“觸”、“書”與“梳”都是同音字,但在京劇中“知”、“出”、“書”是上口字,而“之”、“觸”、“梳”則不是上口字。比如“人生不知臉面”(《鳳還巢》)中的“知”是上口字,而“口聲聲露出了離散之心”(《霸王別姬》)的“之”卻不是上口字;又如“出池來只覺得嬌弱難勝”的“出”是上口字,而“并不曾觸犯你那律條”(《轅門斬子》)的“觸”卻不是上口字;再如“非是我愿意兒傳遞書簡”(《紅娘》)中的“書”是上口字,而“那一日梳妝來照鏡”(《玉堂春》)中的“梳”卻不是上口字。此類不能隨便類推的例子很多,一定要通過查找資料以及常聽、常記來熟練掌握。

    7、對上口字不必苛求。有一些上口字在生活用語中已不多見或已消失,還有的上口字靠師徒間口耳相傳,往往似是而非,正確與否難以定論。比如“戰(zhàn)”字,有的上口成zhuan,有的上口成zhian,再如“善”字,有人讀成shuan。還有人把“半”讀成bon,“談”讀成tam。說句實(shí)在話,一些京劇名家也并非字字準(zhǔn)確,不要旨目地把他們的“口誤”或本人的錯(cuò)誤也當(dāng)作經(jīng)典傳揚(yáng)。比如“爇”字,好多家唱成re音,很可能是“秀才不識念半傍”,而并不是什么上口音;再如“斂”字,有人念成jian,顯然是錯(cuò)誤的類推造成的;還有把“婀娜”唱成a na,把“蛟螭”唱成jiaoli,這顯然不是上口音讀法,而是一明顯的錯(cuò)誤。還有“十”字,有的名家唱成shei音,我們有的人以為是什么上口音,其實(shí)這是一種口誤。通過以上舉例,我們知道,上口字本身有個(gè)規(guī)不規(guī)范的問題。隨著時(shí)代的發(fā)展,京劇用字也會因生活用語的變化,許多名家早就開始逐步把原來上口的字改成不上口了。在這方面梅蘭芳、馬連良、李少春等率先垂范,帶頭改革,取得了較好的效果。我們來以李少春在《野豬林》中的一段唱為例,說說李少春在上口字問題的改革精神。

    “沽酒歸途”的唱詞是這樣的:“大雪飄撲人面,朔風(fēng)陣陣透骨寒;彤云低鎖山河暗,疏林冷落盡凋殘。往事縈懷難排譴,荒村沽酒慰愁煩;望家鄉(xiāng)去路遠(yuǎn),別妻千里音書斷。關(guān)山阻隔兩心懸,講什么雄心欲把星河挽;空懷血刃未除奸,嘆英雄生死遭危難。滿懷激憤問蒼天:問蒼天萬里關(guān)山何日返?問蒼天缺月兒何時(shí)再團(tuán)圓?問蒼天何日里重?fù)]三尺劍?誅盡奸賊廟堂寬,壯懷得舒展,賊頭祭龍泉。卻為何天顏遍堆仇和怨,天哪天,莫非你也怕權(quán)奸,有口難言?風(fēng)雪破屋瓦斷蒼天弄險(xiǎn),你何苦林沖頭上逞威嚴(yán)?埋乾坤難埋英雄怨,忍孤憤山神廟暫避風(fēng)寒?!逼渲袔c(diǎn)的字在傳統(tǒng)京劇中一般是要上口的。但李少春先生在這里有好幾個(gè)字唱的是京音,而沒有上口,這些字有:“關(guān)山阻隔”的“阻”、“未除奸”的“未除”、“何日返”的“日”、“誅盡奸賊”的“誅”、“莫非”的“非”等。

    所以,我們不必對上口字過于苛求,有的吃不準(zhǔn)的就讀京音,有的離現(xiàn)代生活太遠(yuǎn)的就直接改成京音。

    8、如何看待上口字和尖團(tuán)字。針對京劇中要不要繼續(xù)保留上口字、尖團(tuán)字的問題,京劇理論界頗有爭論。孫家斌先生撰文說:“任何事物的特色遭到破壞,該事物存在的個(gè)性也就消失了。京劇的語音,是京劇唱念具有特色的組成部分;京劇‘上口字’、‘尖團(tuán)’及‘四聲’調(diào)值是京劇語音具有特色的組成部分。即使在現(xiàn)代京劇的唱腔中,京劇語音的特色也未消失。有時(shí),我們從表面上看,京劇的‘上口字’、‘尖團(tuán)字’、及‘韻白’被取消了,京劇語音的傳統(tǒng)特色說是消失了吧?不!京劇唱腔中永遠(yuǎn)會保留京劇語音最‘敏感’的聲調(diào)調(diào)值”(《中國京劇》1993年第3期)。顯然,孫先生的觀點(diǎn)是京劇的上口字’、‘尖團(tuán)字’、及‘四聲調(diào)值’不能取消,不會取消,即使是現(xiàn)代京劇也將保留京劇原有的四聲調(diào)值。黃蜚秋先生也持相似的觀點(diǎn),認(rèn)為“京劇念白,為什么用中州湖廣韻,而不用北京語音?因?yàn)樘岢胀ㄔ捠墙觊g的事,而戲曲誕生于古代,那時(shí)并未推廣普通話,如果現(xiàn)在要徹底改變它,對京劇的字韻以取消主義的手段,全部改用京白,廢除韻白,則等于廢除歷史中人物‘行當(dāng)’的分類”(《中國京劇》1997年第2期)。曾祜年先生更是講:“上口字有益無害,京劇里沒有它不行”(《中國京劇》1998年第5期)。然而,黃海澄先生認(rèn)為:“經(jīng)過多年的努力,我都沒有能夠使我的家人跨進(jìn)京劇的門坎,和我一起喜愛京劇,京劇唱念所用語音的壁障不能不說是一個(gè)重要原因”,因而他主張“京劇的唱念應(yīng)該以作為普通話標(biāo)準(zhǔn)語音的北京語音為基礎(chǔ)進(jìn)行提煉加工,逐漸形成新的規(guī)范”(《中國京劇》1997年第4期)。這些先生們的論述,均以其深厚的京劇音韻知識功底為基礎(chǔ),使一般戲迷感到立論深刻,說理充分,簡直無可辯駁。我認(rèn)為他們的觀點(diǎn)不應(yīng)是針鋒相對、不可調(diào)和的。京劇特色要保留,京劇語音也要改進(jìn),主張取消京劇傳統(tǒng)語音或京劇語音動不得、改不得的觀點(diǎn)均有失偏頗,凡有名望的京劇藝術(shù)家均有這兩者“兼顧”的特長,即一方面忠實(shí)于京劇藝術(shù)的傳統(tǒng)性,另一方面不斷改進(jìn)和發(fā)展這一藝術(shù),可舉之例不可勝數(shù)。李少春先生就是其中一例,他的“店主東”的“主”、“大街之上”的“街”均為京音讀法。他對“朱出書”、“街解鞋”以及“約岳學(xué)藥”、“六肉綠”等系統(tǒng)的上口字,都在唱念上有些變動。他曾在報(bào)刊上發(fā)表過多篇文章,呼吁京劇用“京音”。但以后出于種種原因,并未堅(jiān)持下去。在《白毛女》、《林海雪原》中,在他排演的《響馬傳》、《穆桂英掛帥》、《赤壁之戰(zhàn)》等劇目中,均未“悉改京音”。

    上述拙見,供參考,并請大家指點(diǎn)斧正。

    猜你喜歡

    本真京劇啟蒙國圖實(shí)驗(yàn)基地9.7

    不一樣的京劇解讀,不一樣的京劇啟蒙;用教育手段解讀京劇,京劇啟蒙游戲化??炜鞓窐穼W(xué)習(xí)京劇,享受京劇藝術(shù)的熏陶!我們誠摯相邀:9月7號新的學(xué)期開始了,歡迎小朋友們與我們同行。&n

    2024-09-09

    京劇起源于哪個(gè)朝代?

    京劇起源于中國清朝。京劇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8世紀(jì)末和19世紀(jì)初,大約在乾隆(1736-1795)至道光年間(1821-1850)。具體來說,京劇是在1790年左右,由來自安徽的

    2024-08-27

    韓國和中國共同的節(jié)日有哪些

    韓國和中國有一些共同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這些節(jié)日通常源自儒家文化圈,共同體現(xiàn)在兩國的歷史和文化中。以下是幾個(gè)主要的共同節(jié)日:1.春節(jié)(??/Sollal)中國:春節(jié)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

    2024-08-22

    3A游戲是什么意思

    “3A游戲”或“AAA游戲”是一個(gè)游戲行業(yè)的術(shù)語,用來描述那些擁有高預(yù)算、高開發(fā)規(guī)模、高市場宣傳的游戲。這類游戲通常由大型游戲公司(如索尼、微軟、育碧、EA等)開發(fā)和發(fā)布,旨在

    2024-08-22

    于魁智、李勝素領(lǐng)銜 國家京劇院10月將赴臺演出

    今天下午,京劇名家于魁智、李勝素領(lǐng)銜國家京劇院記者會在臺北舉行。邀請方表示,國家京劇院一行將于10月8日至13日在臺北戲劇院連演6場精彩好戲。去年,國家京劇院赴臺30周年演出,

    2024-08-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