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劇行頭匯總

  • 時(shí)間:
  • 瀏覽:0
  • 來源:愛戲網(wǎng)

道具,舊時(shí)稱“砌”或“切末”,即對舞臺演中各種各樣用具的統(tǒng)稱。川劇道具的復(fù)雜化是由人們社會(huì)活的復(fù)雜性所決定的,而且也必將隨著社會(huì)生活的發(fā)展而不斷變化。

【弓馬桌】木制,用途極廣。除代表桌、案以,還常與椅配合,代作它物用。
【椅子】木制或竹制,“一桌二椅”相配使用??纱?、代墻、代門、代窗等,變化無窮。
【耳帳】形同蚊帳,綢緞制成。繡花不繡花均可。
【神帳】形同耳帳,黃綢制成。不繡花紋。用于佛殿、神堂、靈堂等處。
【桌帷】綢緞制成,也可用布料。顏色多樣。
【椅帔】用料、色彩等同桌帷,又稱“座條”。常常代用為它物。
【香爐】木制。用于燒香、拜佛等面。
【燭臺】木制。拈香、拜佛、紅白喜事等場面用。
【蠟燭】木制?;蛴谜嫦灎T。為求神拜佛、紅白喜事、秉燭攻讀、夜游等場面用。
【酒壺】木制。為劇中飲酒場面所用。
【酒杯】木制。用法同酒壺。
【茶盤】木制。用于劇中飲茶場面。
【茶杯】木制?;蛏钪械摹吧w碗茶”亦可。
【鍘刀】木制。包公戲中常用。
【兵器】木制,貼鋁箔。有大刀、寶劍、偃月刀、三尖刀、樸刀、槍、戈、矛、方天戟、銅、鞭、錘、斧、弓、箭、鏢、叉、棍、棒、鏟、耙、降魔作、盾牌、飯、抓、流星、月牙鏟、狼牙棒、生金錘……為戰(zhàn)爭、排朝、出巡等場面所用。
【旗子】旗子種類繁多。主要的有司令旗、帥字旗、龍鳳旗、水旗、喜旗、車旗、令旗、義旗、彩旗等等。
【龍鳳扇】長柄彩色,緞制。飾以金花或孔雀毛。為大排朝時(shí)彩女所用。
【折扇】紙質(zhì),竹柄。與生活中相似。
【團(tuán)扇】圓形、竹柄。白色紗面。劇中丫環(huán)所用。
【羽毛扇】形同折扇,用羽毛制成。多為粉紅色或白色。為劇中小姐之類人物所用。
【雁翎扇】以雁翎制成,木柄。為劇中軍師、仙家、道士等人物所用。
【車旗】代表車。上有車輪圖案。
【轎旗】代表轎。
【門簾】緞制,繡花。舊式舞臺用于上下場門。
【加官條子】用緞子制成,也可用紙裱制。上繡“天官賜?!薄ⅰ耙黄樊?dāng)朝”之類吉祥語。為“跳加官”時(shí)用。
【圣 旨】用黃緞制成,也可用紙裱。為帝王、王后頒詔時(shí)用。
【銀子】木制,涂銀粉或糊鋁箔。船形,或饅頭形。代表劇中貨幣。
【枷】木制。男枷成方形,女枷鯉魚形。為劇中案犯所用。
【文房四寶】劇中所用紙、筆、墨、硯、筆筒、筆架等物。為劇中修本、修書、寫字、作畫、判案等場面所用。
【印盒】木制。為審案、點(diǎn)兵等場面用。
【簽筒】木制,公堂上裝簽用。亦可代水桶與酒壇。
【喝牌】木制。長方形,長柄。上有“回避”、“肅靜”、“狀元及第”、“進(jìn)士出身”等文字。為官吏審案、出巡時(shí)所用。出巡要唱道,審案要吼堂威。
【云牌】紙制、皮制、木制均可。上繪云彩圖案。為神仙騰云駕霧時(shí)所用。
【水牌】制作與云牌同。上繪水紋圖案。代表水。
【火牌】制作與水牌同。上繪火焰圖紋。代表火。
【令箭】竹制、木制均可,插簽筒內(nèi)。用于大堂之上。
【印信】木制。方形,用紅綢包裹。有帥印、官印的不同。用于點(diǎn)兵點(diǎn)將或判案等場面。
【驚堂木】木制。長方形。用于審案場面。
【威武架】木制,放印信的架子。用以壯軍威和官威。
【彩頭】假人頭。用于劇中殺頭、祭頭場面。
【紅燈】紅綢或紅布制,木柄。
【琴板】木制,或用繩子捆椅帔代。用于鼓琴場面。
【水桶】木制,一對。較生活中的實(shí)物為小。
【小木箱】木制。作藥箱、珠寶箱等用。
【鋤頭】木制。較生活中的小巧而美觀。
【標(biāo)子】
木制或竹制。用紙糊。插于死囚背上。
【包袱】各色布料制成。圓筒形,兩端有繩,可背于背上。代表行李、盤費(fèi)等。
【木魚】與生活中的木魚同。戲中僧尼所用。
【蚊帚】馬尾或人頭發(fā)制成。木柄。神仙、僧道、尼姑等用。
【馬鞭】竹或藤條制成。上吊各色絲質(zhì)短纓。代表不同毛色的馬。
【書】與真書同而稍大,線裝。為讀書、勸學(xué)、教子等場面用。
【道板】劇中皂隸一類人物所用。
【銀串】圓木十節(jié),用繩貫串而成以代銀錢。
【繡鞋】緞面繡花鞋。常作為才子佳人間的信物。
【竹籃】與生活中的較小而美。為采桑、探監(jiān)、送飯、乞討等場面所用。
【拐杖】劇中老年人的行杖。
【禪杖】劇中和尚所用。
【虎頭牌】木制,繪虎頭圖紋。是案犯丟監(jiān)或到監(jiān)中提調(diào)案犯的憑據(jù)。
【腰牌】木制,較小,掛于腰間。作用類似今天的出人證、通行證。
【臉殼】假面具。有“加官殼”、“天王面”、“靈祖面”、“金剛面”、“雷公臉”以及“女兒臉”、“喜臉殼”等等。用于戲中神仙、鬼怪人物。
【虎形囊】緞制,繪虎形圖案。戲中扮虎時(shí)用。
【蚌殼】竹制,或鋁絲制??嚿喜剂匣蚓I緞,上繪蚌殼圖紋。比生活中的實(shí)物大。戲中扮蚌時(shí)用。
【招文袋】青布縫制。
【乾坤袋】戲中神仙所用。又名“乾坤帶”。
【朝笏】又名“牙板”、“朝匾”。長約尺余,寬約2寸,象牙色。多為文武百官上朝時(shí)用。
【如意】劇中天官用。
【船槳】木制。劇中艄公用。
【棺材】木制,有蓋無底。
【神祖牌】木制。劇中靈堂、發(fā)喪用。
【哭喪棒】劇中靈堂用。
【書信】形同生活中所用,但稍大。
【公文】用于投遞公文時(shí)用。
【柬帖】用于請客。
【手本】用于朝臣奏本,或求見上司等場面。
【狀紙】用于劇中告狀場面。
【道鑼】銅制。劇中官吏上朝、出巡時(shí)用。
【日照子】絲綢制的大紅傘,有長柄。劇中儀仗隊(duì)用。
【幡】為長約一丈的黃帛直幅,共三條,中部有蓮花紋腰攔。后成為四條,吊風(fēng)鈴。為設(shè)壇使法、送葬等場面用。
【夾棍】木制刑具。為公堂審案動(dòng)刑時(shí)用。
【鐵鏈】刑具。劇中套鎖犯人用。
【咀掌】皮制,形似鞋墊。兩塊相疊,擊而發(fā)聲。為劇中公堂審案時(shí)打犯人用。
【提爐】由繩懸吊的香爐。有龍頭木柄,蓋垂絲穗,常為一對。為劇中帝王、皇后的儀仗用。
【朝天鐙】帝王、皇后儀仗用。
【金瓜】帝王、皇后儀仗用。
【掌扇】帝王、皇后儀仗用。
【佛珠】又叫“念珠”或“數(shù)珠”。劇中僧尼、居士用。
【葫蘆】木制。劇中神仙或醫(yī)生用。
【草龍】用稻草扎成。后場作為插帽、簪等物用。
【草花】角用。原為演員自備。
【柁耳】旦角用。原為演員自備。
【耳環(huán)】旦角用。原為演員自備。
以上所舉川劇的行頭把子,已多達(dá)24O余種。可見,“復(fù)雜化”三字并不夸張。隨著社會(huì)的發(fā)展,時(shí)代的進(jìn)步,生活的變化和提高,上述行頭已遠(yuǎn)遠(yuǎn)不夠用。諸如現(xiàn)代服裝、現(xiàn)代辦公設(shè)施、現(xiàn)代交通工具、現(xiàn)代戰(zhàn)爭武器、現(xiàn)代生活用具等等,便有待于藝術(shù)家們將它們藝術(shù)化、舞臺化,才能塑造出栩栩如生的現(xiàn)代舞臺藝術(shù)形象。這也是“振興川劇” 的一個(gè)重要方面。
二、川劇的服裝

  川劇服裝在整個(gè)戲劇藝術(shù)史上別具一格,很有特色。被西方人譽(yù)為“迷人的華麗”與“色彩的調(diào)和”,能夠造成“神話般的奇妙”效果。經(jīng)過長期的舞臺藝術(shù)實(shí)踐,不同的角色行當(dāng)?shù)姆b已經(jīng)規(guī)范化、標(biāo)準(zhǔn)化,產(chǎn)生了“寧肯穿破,不可穿錯(cuò)”的理論。
【褶子】這是最為常用的服裝。不論男女老幼,生旦凈末,都離不開它。品種也十分復(fù)雜。
  胡縐褶子。用胡縐料子所制而命名。它有各種不同的顏色?;ɑü?、奸邪小人穿紅色,忠厚老實(shí)之人穿黃色,貧窮之人穿青色,紅臉人物穿綠色,正派、風(fēng)流、瀟灑之人穿淡青色或天藍(lán)色。
  青衣褶子。對襟長袖,婦女古裝。呈黑色,腰系白色寬帶子。為劇中青衣旦所用。
  小旦褶子。大襟小領(lǐng),上繡各種花紋,或鑲邊;顏色多種,依劇中人物身份而定。為劇中花旦和搖旦所用。
  丫頭褶子。樣式與小旦褶子同。但短小無水抽,繡有小花。有各種顏色,14件為“一堂”。為劇中丫環(huán)、使女使用。
  女布褶子。布制,大襟,無水袖。常備一堂。為劇中老百姓所用。
【帔】帔亦為川劇常見常用服裝。大領(lǐng)、對褶、繡花紋等,有男女老幼之別。
  男帔。又稱“員外衣”。水袖短,一般不繡花,但鑲邊。各種顏色需有一件。為劇中退休官吏所用。
  女帔。樣式同男帔,但稍短,下僅及膝。繡花,顏色鮮艷。喜慶之時(shí),常用大紅帔;夫人、安人多用寶藍(lán)色帔;皇后、王妃、公主等則用龍鳳帔;正旦則用正旦帔;老旦用老旦帔;佛道中的尼姑、道姑則用道帔。
【披衫】披衫又叫“雪子”、“披風(fēng)”。小領(lǐng)而無袖,常與穿龍箭時(shí)相配。需有不同顏色,配成“一堂”。川劇中奔途場面常用。
【宮裝】紅色緞子制成,對襟、圓領(lǐng)、繡花。有云紋圖案,有大、小之別。多為劇中王妃、公主、顯宦家小姐、仙姑等所用。
【開氅】大襟、大袖、大領(lǐng)。形似蟒,上繡龍虎等圖案。以黃色為主,有朝帶,有寬大鑲邊。各諸侯王用黃色;宮人、太監(jiān)用紅色;生角多用白色;而花臉多用綠色和黑色。
【白鶴氅】
  緞制,圓領(lǐng)。上繡白鶴、團(tuán)花之類圖紋。為劇中神仙僧道人物所用。
【官 衣】官宦人物所穿之衣。緞制。前后各有補(bǔ)子一方,外加玉帶。有各種不同的顏色,惟紅色必備四件,全套多達(dá)十四五件之多。狀元、官家新婦用紅色,府縣官、丑角用黑色;文官多用青色;老者用白色。且有男女之別。
【天官衣】紅色緞制,扎花、似蟒。肩上有大云,腰前后有繡花“補(bǔ)子”,前后有飄帶。有各種不同的顏色。劇中玉帝用黃色;宰相、國老用紫色;巡按用紅色;知縣用藍(lán)色。天官、“加官”等人物自然用到它。
【八卦衣】緞料制成,圓領(lǐng)大袖,似蟒,無玉帶。上繡八卦和太極圖。為劇中軍師一類人物所用。
【道袍】布制,狀似褶子子而無水袖,男女各“一堂”。有各種不同的顏色。貧家老年人或富人奴仆等,用黃色。其余百姓、鄉(xiāng)役、保甲之類人物靈活使用。
【袍子】形似箭衣而無花,分緞制和布制,有各種不同的顏色。劇中主角多用緞袍子,而報(bào)子、差役則用布袍子。
【箭衣】箭農(nóng)為大襟、小領(lǐng)、馬蹄袖。為劇中武將所用。上繡龍紋的,稱之為“龍箭”,各色均有。黃色者叫“黃馬卦”;上繡花者,稱之為“花箭”。用得最廣者,以白色為多。
【旗袍】用緞料制成。為劇中異邦婦女和清代各旗婦女所用。
【背心】小領(lǐng)、大襟、無袖、繡花。分不同的顏色。其中,花緞背心為劇中丫頭所用:而青緞背心為劇中搖旦、丑旦所用。
【云肩】素緞制成,形如八卦.中開小領(lǐng).對襟。開寬邊,上繡小花。周圍吊穗,大僅蓋肩。為劇中旦角穿蟒、扎靠、著宮裝者所用。而周圍有須而無帶者,則稱之為“袖領(lǐng)”。
【腰裙】素縐制成,顏色多樣.花紋各異。以劇中旦角作行裝打扮時(shí)常用。生旦凈末丑扮病人時(shí)用白色或淡青色,店家、艄翁之類人物則用灰色或白布素裙。
【上天龍】紅緞或藍(lán)緞制成。對襟、大袖。前后開岔,上繡花紋圖案。各需四件。為劇中文武大臣、神仙、儀仗等用。
【古裝】對門襟、斜領(lǐng)、圓袖、披云肩、系腰帶,扎入裙內(nèi)。為劇中花旦、閨門旦、仙狐旦所用。
【打衣】對襟、小領(lǐng)、有男女之分。女打衣下連戰(zhàn)裙,繡花不繡花均可,顏色多種.為武旦常用。男打衣不繡花,多用于短武打生。
【裙襖褲】上為襖,下為褲。套裙配褲均可。劇中閨門旦、花旦配裙;奴旦、搖旦配褲。
【彩褲】布料、綢料均可。多為紅黑二色,花素不論。生凈衛(wèi)不分,文武都用。文小生多為粉紅色或淺黃色。武旦亦用。
【貓貓衣】黃布小領(lǐng)短褂,上有黑色虎皮花紋。多為劇中夜叉。小鬼、妖兵或扮老虎者所用。
【金錢褂】紅色對襟馬褂。上有金錢圖紋,中繡“萬”字,下著兩片戰(zhàn)裙。為劇中刀斧手所用。
【馬衣】黑布制成,圓領(lǐng),小袖,長衫。為劇中行役、皂隸、鬼卒所用。
【號褂】對襟短褂,布料制成,種類較多,顏色各不相同,前胸后背有一個(gè)“兵”或“勇”字。為劇中兵卒所用。
【靠子】又名“鎧甲”,為劇中男女武將常用的服裝。前后兩片,繡魚鱗紋,腹部有一大虎頭圖案,鼻穿一環(huán),環(huán)下吊紅纓,突起名“靠肚”,俗稱之為“吞口”。左右腿有“腿靠”各一片,背上有皮夾可插四面小背旗??孔宇伾鳟?,共計(jì)“一堂”。男女有別,有男靠、女靠之分。
【須子鎧】外形似靠子,周邊有排須,顏色各異。為劇中武將所用。
【門神鎧】形似靠子,黑色,又名“韋馱鎧”。為劇中韋馱所用。
【彩蓮】
  繡彩花的緊身短襖。大襟、大領(lǐng)、小袖、無水袖。衣褲顏色相同。為劇中的英雄、豪杰、俠客、義士、神怪人物戰(zhàn)斗時(shí)所用。
【團(tuán)龍馬褂】上繡團(tuán)龍或團(tuán)花的馬褂,各種顏色皆有。為劇中番將所用。
【猴衣】黃色、對襟、小袖。上繪花紋圖案。為劇中孫悟空所用。
【監(jiān)衣】黃色、斜領(lǐng)、大袖、鑲邊的緞制衣服。前后正中都有一圓形圖案。為劇中大小太監(jiān)所用。
【香汗衣】白色、圓領(lǐng)、大袖。用綢子或布料均可。有水袖。為劇中穿蟒袍等角色襯里用。
【襯衣】白色,內(nèi)裝棉花之類。高肩無袖,形似短緊身衣。為劇中花臉或體瘦者襯體形所用。
【孝服】白色。為劇中人物戴孝時(shí)所用。
【女滾身】彩色綢緞制成。對襟、小袖、繡花,下連戰(zhàn)裙。為劇中武旦所用。
【絲絳】各種顏色的絲綢制成,兩端有長須。為劇中人物系腰所用。
【鸞帶】絲制品,約四寸寬,兩端有須,分黃白二色。奴仆之類人用黃色,短打武生之類用白色。
三、川劇的頭帽
川劇中的頭帽極為復(fù)雜多樣,舊有“七十二頂半”之稱。它們與官階、行業(yè)、性別、善惡等都有相應(yīng)的關(guān)系。
【紗王帽】簡稱“王帽”,又叫“硬王帽”。黑紗為底。上托金龍。前有絨球,后有朝天翅。左右分掛黃色大須子。此為劇中帝王專用。
【軟王帽】以黃緞為質(zhì),上繡雙龍、云彩等圖案,后有一對緞制朝天翅。此為劇中帝王專用的便帽。
【金王帽】簡稱“金帽”。形似紗王帽而全為金色,故有此名。上有盤龍,前有絨球。左右不吊須子,后有兩根朝天翅。此為割據(jù)稱王者所用。如李克用、宋江之類人物。
【金踏鐙】狀似金王帽而為方角,左右加翅。為劇中王侯之類角色用。
【萬卷書】又名“天官帽”。淺藍(lán)綢縐為底,上繡有金龍紋。前有絨球,左右有翅。為劇中的“天官”、“加官”所用。
【耳不聞】全金色,狀如倒置的酒斗。帽頂分別有朝天板、金包、雀頂,槍頭等四種,代表不同的官階。諸如古帝王、巡按、王侯、元帥之類人物,便用此帽。
【帥盔】又名“將軍盔”。外形似鐘,以金色、銀色為常。前有大額子,后有小槍頭,上有紅纓或藍(lán)纓,后有“壽”字圖案。為劇中元帥所用。
【中軍盔】有文、武之分。文為黑紗、圓頂;武為金色、高頂。皆有寬邊。為劇中中軍所用。
【大額子】多為金色或銀色,上有絨球,左右有硬塊垂及兩腮。因圖案不同,又有“日月額”、“太極圖額”、“八卦額”?!岸堫~”等名稱。為劇中武將通用。
【狗兒盔】又名“獅子盔”。前裝大額子,后作獅狗形。為劇中漢奸、走狗類角色所用。
【虎頭盔】為虎頭形。前有大額子、插大紅絨球。為劇中武將專用。
【闖盔】帥盔加圍子,后面懸鐘。為劇中非正統(tǒng)的公侯霸主所用。如項(xiàng)羽、李闖王等人物。
【夫子盔】形似紗帽,頂有絨球,后部圓形。左右垂大須子,后有小披風(fēng),以綠色、黑色為常見。有“關(guān)盔”(關(guān)夫子)、“岳盔”(岳飛)之別。
【紫金冠】又名“全插”,“太子盔”。為劇中皇太子所用。若為劇中周瑜、呂布等人用,則需加翎子。
【獨(dú)獨(dú)冠】又名“冠冠”,與紫金冠相似。常常用于劇中權(quán)豪勢要之家的青少年人。若用于神仙,需加風(fēng)火翅;用于諸侯王,則加翎子。
【太監(jiān)帽】有大小之別。大者金銀色,左右吊須子,用于劇中太監(jiān)總管之類;小者黑色,不掛須子,稱為“豬嘴盔”,用于劇中小太監(jiān)。
【昆羅帽】又叫“地藏帽”。圓頂,加額子。為劇中佛門高僧之類人物所用。
【五佛冠】為黃色、硬殼,一排五位佛像。為劇中韋馱、金剛、觀音、師之類角色所用。
【二郎叉】似金踏鐙,金色,后作月牙形,左右插風(fēng)火翅。為劇中二郎神一類角色所用。
【泰山盔】為長方形,中有三層臺階。銀色金邊,前有二龍額子。為劇中道家人物所用。
【金銀殼】呈銀子形,銀白色。為劇中財(cái)神趙公明之類角色所用。
【螺絲盔】為五彩色。前有云額,頂插翎子,下吊狐尾。為劇中番王之類人物所用。
【判官帽】為紅色金邊,前圓后尖,桃兒翅。為劇中判官一類角色所用。
【金棒槌】金棒槌,又名“珥貂”。前似太監(jiān)帽,金色。正前藍(lán)底,繡游龍,插大紅絨球,后有卷花。太監(jiān)用時(shí)可加翅。
【女帥盔】女帥盔與男帥盔相似。額上有兩排絨球,左右有硬片垂耳際,下吊兩個(gè)大排須子。為劇中上靠、穿蟒、著宮裝的女將所用。個(gè)別人物可揚(yáng)翎子一對。
【紗相貂】又叫“相貂”。為插平翅的方形黑紗帽,前額有一小方白玉。為劇中丞相所用。
【方紗帽】又叫“方紗”。圓形、黑色,后插方形橫翅一對。為劇中州、縣官所用。
【圓紗帽】又叫“圓紗”、“矮紗”。圓形、黑色。后插圓形黑翅一對,有似桃兒,故名‘桃兒紗’。為劇中丑角文官所用。
【尖紗帽】又叫“尖紗”。形如圓紗,黑色。頂后半部分呈尖形,插菱形橫翅一對。為劇中文官奸臣所用。
【桃葉紗】又叫“狀元頭”。形似方紗,淺藍(lán)色,有金邊,橫翅較長,翅端如桃葉。為劇中狀元所用。
【駙馬套】又稱“龍?zhí)住薄=鹕?,上有絨球,兩邊垂須,常套于方紗之上。為劇中駙馬所用而得名。若為新科狀元,則加宮花。
【日罩子】形似涼帽而無頂,帽沿有排須,正中有絨球。為劇中武旦所用。
【鳳冠】金色,滿綴珠花,兩旁垂珠串(即“牌須”)。為劇中王妃、公主、命婦和達(dá)官家中之小姐等人所用。
【角角巾】又叫“公子巾”,“小生帽子”。各色緞子為質(zhì),繡花。額上有小塊白玉,左右有耳,后拖飄帶兩條。為劇中秀才一類人物所用。
【御兒巾】與角角巾相似。上紅下藍(lán),左右垂須,后無飄帶。為劇中武生或年幼書生所用。
【二生巾】黑色無耳,后有飄帶。為劇中的窮秀才、書生所用。
【花圣巾】上大下小,帽后插小翅一對,翅端呈桃兒形,有秤跎飄帶兩根。為劇中丑公子所用。
【洞賓巾】形似二生巾。頂上前后各有一硬緞片,呈“八”字形相交于頂,其上有線條花紋。為劇中呂洞賓等神仙所用。
【東坡巾】又叫“員外巾”。黑色或紫色,斜四方形,繡花。多為劇中的員外所用。
【書吏巾】似“二生巾”。黑色,無飄帶。為劇中書吏所用。
【藍(lán)蘇】藍(lán)蘇用藍(lán)色素緞為質(zhì),頂上有須。多為劇中的商賈、鄉(xiāng)約、里正、江湖中人所用。若為布制者,則為店小二、酒家之類人物所用。若為紅色,則多用于劇中強(qiáng)盜。
【磨兒巾】又叫“草帽圈”。用硬紙皮制成,有圈而無頂,常將后部反折。為劇中漁夫、樵夫、艄公等人物所用。
【矮方巾】黑色,平頂,四方形。前額有一小方白玉,后有飄帶兩根。多為劇中丑角所用。
【帔帔巾】略似御兒巾,有紅、綠、黑、白等色。后有方形帔一塊,左右下垂兩根短飄帶。多為劇中小將、御林軍等人物所用。
【相巾】方形、黑底、繡花的便帽。多為劇中退休丞相家居時(shí)所用。
【太師巾】為紫色緞料所制。長方形,上繡金花,后有兩根沖天翅和兩根飄帶。為劇中達(dá)官貴人們的便帽。
【虞姬冠】呈如意形,用白色珠花串成,座子成蓮花狀。為劇中虞姬等人物所用。
【老人巾】形似風(fēng)帽,前額垂小串珠。為劇中壽星、觀音、神仙、老尼等人物所用。
【八卦巾】又名“純陽巾”、“道士帽”。上繡八卦,后有飄帶。為劇中道士、軍師之類人物所用。
【泰山冠】與“泰山盔”大同小異,為戲中廣成子專用。申公豹所用此冠,則稱之為“金銀扣”。
【煙氈帽】又名“大帽”。金邊,黃色。有紅色槍頭式帽頂,掛狗尾(實(shí)為狐尾)一根。為劇中報(bào)子常用。
【豬腰子】即軟和尚帽,稱“僧帽”。黑色,或黃色,狀如豬腰。為劇中和尚所用。
【燒帽】為紅色高頂氈帽,又名“值班帽”、“紅海辣”。為劇中街役,皂班一類人物所用。
【九龍盔】九龍盔為黑布所制,略似煙氈帽,桔紅色翻邊。為劇中古時(shí)兵率所用。
【宰子巾】形似軟扎巾。為劇中上天龍所用。
【抓子】氈制,白色,頂高而尖。上有須,下有翻邊。為劇中貧窮老頭所用。
【封侯帽】形似“帔帔巾”,又叫“武生巾”。上有纓花,旁有短飄帶。色有多種。為劇中武生常用的便帽。
【高方巾】形似“藍(lán)蘇”。前有小王牌一塊。黑色、方形、帽高,后有兩翅向上。為劇中騷人墨客所用。
【斗篷巾】又名“四楞巾”。形似荷葉,有紫、黑二色。為劇中謀士、道家之類角色所用。
【斗牛巾】斗斗巾特別小,四方形。分黑、黃二色,后有飄帶。多為劇中幼童和老人所用。
【學(xué)士巾】形同“二生巾”。繡花,有翅,后有飄帶兩根。各色均有。為劇中有文化的角色所用。用時(shí)需與所穿褶子同色。
【劉海帽】為黑絲線制成。前齊眉,后至頸。實(shí)為頭套(假發(fā))之一種。為劇中孩童、書童所用。
【羅帽】為黑緞所制,帽頂有圓布結(jié)。為劇中英雄人物所用時(shí),常在右耳邊插纓花一朵。若將帽頂偏右,去纓花,則為男仆人所用。
【道姑巾】黃色繡花緞料制成。為劇中道姑、尼姑所用。
【紅冬帽】為一種高額、狀如臉盆的黑色圓頂帽。頂上有珠,或黃銅,顏色代表官階。頂腳下為紅色,頂后插花翎。為清代戲所用。也用于少數(shù)民族首領(lǐng)。
【鴨尾巾】為一種卷邊、頂有若鴨尾的白色氈帽。為劇中貧民百姓中的老年人所用。
【湘子巾】為青緞制成,上繡紫色碎花,品金圖案,后垂兩根飄帶。本用于劇中韓湘子,后一般仙童、道童亦用。
【茅棚巾】形似“二生巾”。青緞制成,上用金線繡菩提葉向下如茅草棚棚,后有兩根飄帶。本為八仙中漢鐘離所用,后一般仙道人物也可用。
【道班帽】道班帽為形似吊鐘的硬高帽,又名“吼班帽”。黑色,或間有紅色。頂后垂翎毛一、二匹。為劇中吼班兒、役卒所用。
【皂隸帽】為一種黑色八角形方頂帽。前面繡有“壽”字圖案,側(cè)面插一翅,翅端為桃形。為劇中皂隸等人物所用。
【兵盔】為一種圓形繡花帽。圈邊寬大,前邊上翻如弓形,后吊花帔。帽頂有紅纓,四頂為一堂。為劇中兵卒所用。
【軟扎巾】為一種前圓后高,繡有花紋,前插珠花絨球,后面垂帔的軟帽。為劇中武將所用。
【忠紗帽】為圓形幞頭。前低后高,青紗為質(zhì),無花紋,橫插方翅。為劇中縣以上忠臣文官所用。
【黑幞頭】為黑底,全繡金色云龍圖紋,前面有橢圓面牌和大紅絨球。為劇中花臉中有地位的人物所用。
【金幞頭】為前低后仰,上繡全金云龍圖紋,后邊插沖天翅,有套龍、大紅絨球等,兩邊橫插如意翅。為劇中一品文官所用。
【傲龍貂】形似黑幞頭。黑底,上繡金色云龍圖紋,有套龍,插大紅絨球,兩邊橫插黑色相翅。為劇中地位最高的文官所用。
【草王帽】為黑底,滿盤金龍,插大紅絨球,吊珠穗。為劇中花臉扮的帝王所用。
【如意冠】為發(fā)髻上的法冠。如蓮花座,插一大紅絨球,配金色云紋。頂呈如意形。為劇中佛教代表人物所用。如元始天尊、通天教主等。
【白塔冠】似“如意冠”。惟頂呈白塔形,金色。有金色云紋,大紅絨球和二龍戲珠圖案。為劇中佛道代表人物所用。如李老君等。
【太乙冠】為道家壓發(fā)的法冠。俗名“金銀鏈”。加金色云紋和二龍戲珠的額子。為劇中道家人物所用。
【佛頭】形如發(fā)堆卷,為劇中佛祖化妝的頭套。前額正中嵌有一個(gè)紅色圓珠作為“舍利”標(biāo)志。
【佛冠】前高后低,全赤色,上有云龍圖紋。前額正中有一金色“佛”字。冠頂有一金剛塔,插有金黃絨球。為劇中講經(jīng)說法的大和尚所用。
【番兵帽】為紅氈高帽。形似牛角,頂向前彎,邊沿有白色羊毛。帽沿前寬后窄,有金線花紋圖案。為劇中番兵所用。
【金剛?cè)Α繛橐环N圖紋似草、舒卷如云的圈箍。前額正中有一白色日月牌象征佛光。為劇中佛門弟子所用。
【伴駕】為一種造型由五只翠色彩鳳組成的女角頭飾。上有大小圓珠,額前吊串珠,兩邊和后帔似鳳冠。為劇中皇妃、公主、郡主等人物所用。
【旗頭】為青緞制成的女式頭帽。正中有一簇珠花,右邊吊黃色絲穗。為劇中清代命婦、少數(shù)民族貴婦所用。
【水族帽】實(shí)為一種成套的金色潮水圖紋額,配以綠色頭巾。頂上分別為龜、鯉、蝦、蟹、螺、蚌、鰍等造型以示族種。為神化劇中水族所用。
四、川劇的口條
  “口條”,即胡須,又稱“髯口”,由馬尾或人頭發(fā)制成。它有“三”、“滿”、“扎”等不同的種類,分別代表不同年齡和個(gè)性的人物。
【黑三】黑色胡須為三股者。多用于劇中的生角。
【麻三】黑白相間胡須為三股者。多用于劇中的生角。年齡較掛黑三者為大。
【白三】白色胡須為三股者。多用于劇中的老生。
【黑滿】黑色胡須為滿口者。多用三四十歲的男角色。
【麻滿】黑白相間的胡須為滿口者。多用于四五十歲的人物。
【白滿】白色胡須為滿口者。用于五六十歲的人物。
【丑三】黑色胡須為三股,但須短而稀少者。為劇中丑角人物所用。
【紅扎】紅色胡須,為“三”剪去中間一小塊后,露出口,下面再吊一股者。用于劇中武將人物。
【黑扎】黑色胡須,形同“紅扎”。用于劇中勇武之人。
【麻扎】黑白相間胡須,形同“黑扎”。用于劇中勇武之人。
【一條龍】扎法似滿口,但胡須短,大約一寸。黑色者,為“黑一條龍”;紅色者,為“紅一條龍”。多用于劇中魯莽、粗暴之類人物。
【一塊瓦】黑色胡須,短而密,狀如一匹瓦。用于劇中丑角人物。
【關(guān)公髯】胡須長而為五股者。為戲中關(guān)公專用。
【一撮尖】又叫“一撮雞”。多用于丑縣官。
【二字髯】為“一條龍”之下再加“一龍”,皆為短須。為劇中丑角用。
【柔髯】黑色,狀如“一條龍”而起卷卷者。多用于劇中神仙道化類人物。
【八字胡】胡須形如“八”字。有黑、白、紅三種。因夾于鼻下,故又叫“鼻胡”。多用于劇中丑角。
【四喜胡】黑色四股胡須,少而短。多為劇中刀筆吏、師爺之類人物用。
【吊搭四喜胡】在“四喜朗”正中加吊一股,多為白色胡須。多用于劇中老丑一類人物。
五、川劇的靴鞋

  俗話說:“腳下無鞋一身窮。”可見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于靴鞋是很重視的。而在川劇舞臺上,對于角色的靴鞋則更加講究。不同的靴鞋與舞臺人物的年齡、性別、性格、職業(yè)以及演員的身高等的不同有關(guān)。
【皂靴】黑色緞面,高白底子,底呈馬蹄形,統(tǒng)長一尺左右。為各類男角色通用。
【虎頭靴】形狀同“皂靴”,因靴尖作虎頭形而得名。靴統(tǒng)用白色或紅色緞子做,繡花。多用于武將。
【朝元】無統(tǒng)的淺口皂靴,底子厚薄由演員身高而定。多為戲中文小生所用。
【打鞋】打鞋分布制和緞制兩種。薄皮底,短統(tǒng),鞋口繡花。為戲中武生常用。
【繡鞋】又稱“彩鞋”。軟底,緞面,繡花。鞋尖上有絨花。為戲中武旦常用。其他旦角亦用。
【草鞋】布底、麻耳、淺口。多為劇中漁夫、樵夫之類人物所用。
【僧鞋】白色、淺口、淺底。黃緞黑邊,鞋尖有雙梁。多為劇中和尚、道士及老旦等用。
【蹺鞋】木制緞面三寸小鞋。前尖而后高,有似今日“芭蕾舞鞋”。為劇中花旦常用。
【朝靴】形同“虎頭靴”。為粉白高底,黑緞長統(tǒng)。劇中穿官蟒靠和褶子的人物均可用。
【豹皮靴】形似“皂靴”。薄底長統(tǒng),上繪豹皮花紋。為劇中獵戶和妖怪人物常用。
【夫子鞋】又叫“云頭鞋”。白色平底,鞋幫桔紅色,鞋尖繡黑色云紋。為劇中道學(xué)先生、老文士等人物所用。

猜你喜歡

本真京劇啟蒙國圖實(shí)驗(yàn)基地9.7

不一樣的京劇解讀,不一樣的京劇啟蒙;用教育手段解讀京劇,京劇啟蒙游戲化??炜鞓窐穼W(xué)習(xí)京劇,享受京劇藝術(shù)的熏陶!我們誠摯相邀:9月7號新的學(xué)期開始了,歡迎小朋友們與我們同行。&n

2024-09-09

京劇起源于哪個(gè)朝代?

京劇起源于中國清朝。京劇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8世紀(jì)末和19世紀(jì)初,大約在乾?。?736-1795)至道光年間(1821-1850)。具體來說,京劇是在1790年左右,由來自安徽的

2024-08-27

韓國和中國共同的節(jié)日有哪些

韓國和中國有一些共同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這些節(jié)日通常源自儒家文化圈,共同體現(xiàn)在兩國的歷史和文化中。以下是幾個(gè)主要的共同節(jié)日:1.春節(jié)(??/Sollal)中國:春節(jié)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

2024-08-22

3A游戲是什么意思

“3A游戲”或“AAA游戲”是一個(gè)游戲行業(yè)的術(shù)語,用來描述那些擁有高預(yù)算、高開發(fā)規(guī)模、高市場宣傳的游戲。這類游戲通常由大型游戲公司(如索尼、微軟、育碧、EA等)開發(fā)和發(fā)布,旨在

2024-08-22

于魁智、李勝素領(lǐng)銜 國家京劇院10月將赴臺演出

今天下午,京劇名家于魁智、李勝素領(lǐng)銜國家京劇院記者會(huì)在臺北舉行。邀請方表示,國家京劇院一行將于10月8日至13日在臺北戲劇院連演6場精彩好戲。去年,國家京劇院赴臺30周年演出,

2024-08-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