寫意藝術的兩兄弟(三) -雜談隨筆-曲海泛舟-戲曲藝術
- 時間:
- 瀏覽:102
- 來源:愛戲網(wǎng)
(八)技巧為用,神韻為上。古人講:“形而下者為器,形而上者為道。”李苦禪畫師認為“形而下者”易,“形而上者”難。蘇東坡說過,畫“有形者”易,畫“無形者”難。李苦祥畫師說“寫意畫是畫外求畫,求畫外意,生畫外妙”。認為畫到高度乃求其神韻(韻味)。京劇藝術若只品評臺上功夫之純熟與否,那不過是形跡可尋的“形而下者”,以此為樂,不過是“看熱鬧”而已。
“老戲迷”只品唱段的韻味,謂之“聽戲”。因為戲的情節(jié)、人物扮相、臉譜、行頭、切末他早熟透了,唱腔、戲訶也背爛了,這些皆深儲胸中不屑一顧,唯閉目擊節(jié),屏心靜氣地“嘖滋味”而已。蘇東坡說:“梅止于酸,鹽止于成。飲食不可無鹽梅,而其美常在成酸之外?!庇幸欢ㄐ巍⑽兜淖袅?、食料經(jīng)高超技藝烹調(diào)出來之后,就會有一種超乎“梅鹽”之上的綜合的美味,它來于“梅鹽”,不是“酸成”,美在“酸成之外”。寫意藝術的神韻即如是。平日李苦禪畫師常提到這樣一些意思:“……一招一式都不錯,嗓子好,板眼對,就是沒味兒”。
“寫意藝術早已達到形而上的高度了!”一言以蔽之“神韻為上”。
(九)渾然一體,妙得天籟。藝術人造,卻要求“合于天造,厭于人意。”(東坡句)這造的過程中要求無造作痕而渾然天成;高度的造似未造,為似無為;造的全過程仿佛大自然一樣:它自身驅動著一切生生不已,人若能這樣去造就自己的藝術,則是最美的。那是歸真返樸,天賴自鳴的美。
傳統(tǒng)中國畫中,視抄錄表象、重復一兩招者為“俗品”;視手段熟練者為“能品”;視手段高超足可“傳神”者為“神品”;(此三品皆是手段形跡昭著)視“神品”之最為“妙品”(仍存手段形跡);而視神采風發(fā)卻仿佛漫不經(jīng)心之作為最高品“逸品”。李苦禪畫師說:“寫意不可劍拔弩張。八大山人作畫似不費力,于不思不勉中得之。京劇亦然。有人嗓子天賦挺好,不會用,傻唱,扯著嗓門唱,鬧得一點戲味也沒有??捎嗍鍘r、老譚、小樓、言菊朋的唱全不費力。言沒嗓子,唱導板,一下子上不去他分段接唱,卻妙得行腔用字天衣無縫。仿佛寫意畫中干淡墨的飛白,筆斷氣不斷,跡斷而意聯(lián),斷中不斷,反倒更有韻味?!鄙w叫天先生來京授藝時也談過,武生翻跟頭要讓臺下事先想不到翻。李苦禪畫師說:“小樓的架式散而不散,上臺唱念全不使力,順理成章,灑脫大方,那是很難得的境界。”“連中國武術也如此,武練高了反倒文了,練到形意拳,簡直不使力只用意,以意領氣,他站在那兒仿佛不動,無力,你一碰他就給你發(fā)出去。”老子說:“善行無轍跡,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?!闭侨绱?。
凡此幾例,雖不能概述寫意畫與京劇這兩兄弟藝術之間的全部聯(lián)系,但足以啟示我們由此而探討“中華美”的奧秘。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