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幾個戲談繼承和發(fā)展流派藝術(shù) -雜談隨筆-曲海泛舟-戲曲藝術(shù)
- 時間:
- 瀏覽:73
- 來源:愛戲網(wǎng)
中國京劇院參加文化部直屬院、團198 0年觀摩評比演出的劇目《文姬歸漢》、《十三妹》、《紅樓二尤》,獲得了獎勵。這對于如何進一步從舞臺演出實踐中繼承和發(fā)展流派藝術(shù),提供了有益的經(jīng)驗和啟示。
從理淪上,人們都承認流派藝術(shù)必須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而發(fā)展;但從實踐上,多年以來對一些流派的代表劇目,基本上是照搬照演,很少作或不敢作大的改動。上述三個劇目則根據(jù)今天時代的要求和觀眾審美觀念的變化,從劇本文學(xué)到舞臺藝術(shù)各個方面都進行了大膽的變革和創(chuàng)新,受到了觀眾(特別是青年觀眾)的歡迎。
首先,它們提高了劇本的思想性。如《文姬歸漢》的原本中,明顯地存在著大漢族主義的傾向,今天很難原封不動地演出;修改本比較正確地處理了民族關(guān)系,突出了民族團結(jié)、友好相處的思想主題?!妒谩分袑⒑斡聒P、張金鳳同嫁安驥的結(jié)尾,改為讓何玉鳳撮合安公子與張金鳳聯(lián)姻,既突出了十三妹的俠義性格和熱心善腸,又更能為今天的青年所理解和接受?!都t樓二尤》將原本中王熙鳳、尤二姐以及秋桐之間爭風吃醋的情場風嫂,引申為爭奪封建家族內(nèi)部權(quán)力的生死搏斗,加強了戲劇沖突的份量和思想深度。
其次,加強了戲劇性。如《文姬歸漢》原來的情節(jié)很簡單,主要抒發(fā)蔡文姬身陷匈奴、思念故土的痛苦與悲憤,基本上是出“清唱劇”;修改本加強了蔡文姬和左賢王之間的戲劇糾葛,寫他(她)們從同床異夢到逐步了解直至匆匆一別的思想發(fā)展過程,使抒情性和戲劇性得到了較好的結(jié)合,真是波瀾起伏而又奇峰突起,很富于吸引力?!妒谩穼⒃瓉矶鼍珶挒榫艌鰬?,使矛盾集中、開門見山而又頭尾完整、一氣呵成,同時保留了其中《悅來店》、《能仁寺》這樣精彩的場次,使新觀眾看得懂,老觀眾能接受。
第三,豐富了藝術(shù)性。它們一方面去掉了原來演出中的一些庸俗的噱頭和臺詞,凈化了舞臺;另一方面又為三個戲的主人公,增寫了很有光彩的唱段,更好地展示了人物豐富的內(nèi)心世界,同時也保持了各自的流派特色;在表演上也出些新意,如《紅樓二尤》中尤三姐自刎時的“背部戲”以及尤二姐被逼服毒前的“水袖舞”;《十三妹》中慢動作的武打場面等等,都給人以不落陳套的新穎之感。
以上三個方面又都緊緊圍繞刻畫人物這個中心,最后落實到塑造性格鮮明的藝術(shù)形象上來,而不是單純地為了突出某個演員或顯示某種流派,這是應(yīng)當特別加以稱道的?!皯蛞鴷r代走”(王瑤卿語),根據(jù)時代的變化和觀眾的要求,努力推陳出新,豐富和發(fā)展了流派藝術(shù)。盡管這些刷目在修改中還存在不足之外(如《文姬歸漢》中讓左賢王將自己的一雙兒女送交蔡文姬帶回漢朝,就離開歷史真實和生活真實太遠;《十三妹》中何玉鳳替父報仇和搭救安公子的兩條線擰得不夠緊,給人前后兩大塊的感覺),但我相信通過演出實踐,不斷琢磨,一定會日臻完美的。
圖為《十三妹》,劉秀榮飾何玉鳳,張春孝飾安驥。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