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有創(chuàng)造就沒有藝術(shù) -雜談隨筆-曲海泛舟-戲曲藝術(shù)
- 時間:
- 瀏覽:74
- 來源:愛戲網(wǎng)
每當一位戲曲老藝人離開人間時,人們總惋惜地說:“又帶走了一批寶貴的財富”
他們帶走的是什么呢?劇本,沒有帶走,都留下了。帶走的,是優(yōu)秀的表演藝術(shù),令人難忘的舞臺形象。
裘盛戎同志去世后,人們一提到他就不約而同地說:再也看不到他那精彩的《姚期》了!其實,《姚期》的劇本,并不怎樣出色。而裘盛戎的《姚期》,確使我們百看不厭。他不但在唱、做、念、舞等方面,有著極為雄厚的基礎;對人物的思想感情,體會得異常深刻、透徹;更重要的是利用各種表演藝術(shù)手段,刻畫人物豐富而細致的思想感情,極有分寸,恰到好處。
我們的演員,要想繼承優(yōu)秀的裘派藝術(shù),首先就必須在唱、做、念、打方面,勤學苦練,精益求精。這是演員的資本。但光有這個資本,是不夠的,既不能創(chuàng)造出鮮明生動的舞臺形象,也不會成為優(yōu)秀的表演藝術(shù)家。
于是,研究劇本,分析人物,以及如何運用藝術(shù)手段,恰如其分地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等,就成為異常必要的了。藝術(shù)無止境。舞臺形象創(chuàng)造出來后,還需要干錘百煉,使之更加完善。這樣,人們看過你的藝術(shù)創(chuàng)造后,才能在腦海深處,留下永不磨滅的生動形象。我在大學讀書的時候,看過一次卓別林的《大馬戲團》。五十年過去了。在今天,我還能詳細地敘述其中的故事情節(jié),和他所扮演的夏爾洛這一流浪漢的一舉一動,甚至某些細微的面部表情!
我也看過有些人演出的京劇《姚期》,平淡無奇;看過之后,印象淡薄。
因此,我認為:繼承是必要的,但更重要的,是在繼承的基礎上,有所豐富,有所創(chuàng)造。否則,即使是百分之百的“相似”,也不過是“模仿”別人而已,并非“創(chuàng)造”。而沒有創(chuàng)造,也就沒有藝術(shù),因而也就不能感動觀眾,不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!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