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您介紹蒲劇

  • 時間:
  • 瀏覽:0
  • 來源:愛戲網
  • 蒲劇
  • 蒲劇的來源說法不一,一說自北曲遺響與山陜民歌小曲、說唱結合的“弦索調”;一說胚胎于民間的鑼鼓雜戲(陜東稱跳戲),兩中說法均待考。它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種,約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間,主要流行于山西及陜西、河南、甘肅、青海、內蒙、河北等省的部分地區(qū)。

    蒲劇本身在晉南又分南路和西路,在劇目與表演風格上各具特色,人稱“南路文雅,西路火爆”。蒲劇傳統(tǒng)劇目有本戲、折戲500多個,一說更多。其題材上至遠古,下至明清,有文有武,風格多樣。南路戲有所謂“二十四”本,分為:上八本《盤陀山》、《紅梅閣》、《麟骨床》、《瑞羅帳》、《意中緣》、《乾坤嘯》、《十五貫》、《火攻計》,中八本《梵王宮》、《摘星樓》、《槐陰樹》、《炮烙柱》、《春秋配》、《無影簪》、《梅絳褻》、《和氏璧》,下八本《忠義俠》、《龍鳳配》、《日月圖》、《富貴圖》、《狐貍緣》、《火焰駒》、《寧武關》、《黃鶴樓》。其中不少劇目系從昆曲移植改編而來,唱段簡短,文辭較雅,多以情節(jié)奇巧取勝,表演上也不及西路粗獷豪放。西路戲則各種本戲、折戲都演,以大段的唱功及做功和特技取勝,如《歸宗圖》的《陽河摘印》、《三家店》的《秦瓊觀陣》、《春秋筆》的《殺驛》、《蝴蝶》的《藏舟》、《雙蓮配》的《烤火下山》等本戲和折戲,都是燴炙人口的劇目。此,還有在正戲演完之后加演的“梢戲”,如《拾金》、《打面缸》、《老少換》、《頂燈》、《頂磚》等,詼諧風趣,均由腳應工。 1620年,萬榮的新勝班演出了《光武山》、《珍珠山》、《雞鳴山》、《破華山》、《雞家山》、《六臺山》、《黑風山》、《少華山》等所謂開臺八大本。蒲劇的名演員王秀芝、閆逢春、張慶奎等演出了《白毛女》、《王貴與李香香》、《小二黑結婚》等現(xiàn)代戲。20世紀60年代,又演出了《李雙雙》、《革命自有后來人》、《江姐》、《紅燈記》等劇目。

    蒲劇音調高亢激昂,音韻優(yōu)美,長于表現(xiàn)激情,唱腔由于當地人民活習性和語言、音調關系,其旋律跳躍幅度大(通常有十一度乃至十四度猛跳),起調高(過去用“二眼調”,相當于bB調,直至“梅花調”相當C調?,F(xiàn)在多用G或#G調),大小嗓兼用。腔高板急,起伏跌宕,長于抒發(fā)激躍凄楚的情緒。故蒲州梆子素以“慷慨激昂,粗獷豪放”著稱。

    蒲劇除有各種梆子戲的共同特點外,還有其自身的特色。在表演藝術方面,不僅動作寬大有力,且慣用特技表現(xiàn)人物。蒲劇的特技有胡子功、翅子功、翎子功、梢子功(甩發(fā))、鞭子功、椅子功、扇子功以及功(今已廢除)、耍紙幡、彩功等,表演極為細膩。

    蒲劇的角色行當有須生、老生、小生、正(青衣)、小旦、老旦、大花臉(大凈)、二花臉(凈)、三花臉(丑)。

    20世紀30年代,蒲劇舞臺上的三個小旦的表演---王存才的“路數”,馮三狗的“亂彈”,孫廣勝的“走”,都各稱絕。特別是王存才在《掛畫》中扮演的少女含嫣,更是唱做俱佳,技藝超群。因而時人有“寧看存才掛畫,不坐民國天下”(意即不當民國總統(tǒng)),“寧肯誤了收秋打夏,不能誤了存才掛畫”之說,可見當時的蒲劇表演藝術確有極大的魅力。著名演員還有須生老七百生(侯俊山之師)、張世喜(老元兒紅)、郭寶臣(元元紅)、祁彥子、張聳山、任祥娃、景留根、杜清秀,小生曹福海,正旦馮安娃、周桂元、宋友梅(堯廟紅)、張金榜(雪里梅),小旦隕三吉(白菜心后改正旦)、王存才、孫廣勝、趙七娃(畢業(yè)生),大花臉成家、常林(八百黑)、席留根,二花臉楊老六、楊李敬,三花臉寺堡丑等。

    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,部分蒲劇藝人聚集在陜北延安南區(qū)合作社組成蒲劇班,曾演出《正氣圖》等。解放戰(zhàn)爭時期,太岳區(qū)的翼城解放劇團曾演出現(xiàn)代戲《赤葉河》等。在西安有晉風社、唐風社。此外,在晉南也有班社堅持演出活動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蒲劇得到迅速發(fā)展,晉南、豫西、陜北等地相繼成立的蒲劇團共有40多個。其中以山西晉南蒲劇院(今臨汾地區(qū)蒲劇院和運城地區(qū)蒲劇團的前身)最具有代表性,主要演員有王秀蘭(小旦)、閻逢春(須生)、張慶奎(須生)、楊虎山(凈)、筱月來(小生),主要樂師有車林娃(鼓板)、車太娃(板胡)等。整理改編的傳統(tǒng)劇目有《薛剛反朝》、《三家店》、《竇娥冤》、《意中緣》、《燕燕》、《西廂記》、《趙氏孤兒》、《周仁獻嫂》、《販馬》、《殺驛》、《出棠邑》、《破洪洲》、《少華山》、《麟骨床》,新編歷史劇有《白溝河》、《港口驛》,現(xiàn)代戲有《小二黑結婚》等。其中《竇娥冤》已攝制成影片。

    蒲劇在新時期的著名演員有任跟心、郭澤民、武俊英、景雪變等,他們不僅繼承了許多傳統(tǒng)戲,同時也排演了《土炕上的女人》、《關公與貂禪》等新編劇目。

    猜你喜歡

    蒲劇伴奏樂器戰(zhàn)鼓

    戰(zhàn)鼓,外形與堂鼓相似,但鼓身較低矮,故又有扁鼓之稱。舊時曾用于宗教音樂和民間婚禮儀式樂隊中。北京雍和宮藏有一面直徑1米左右、鼓身僅高20厘米的扁鼓?,F(xiàn)在用于民間器樂合奏、舞蹈、

    2022-05-26

    蒲劇伴奏樂器木魚

    木魚,打擊樂器。原為佛教“梵吹”(宗教歌曲)的伴奏樂器。明王折《三才圖會》:“木魚,刻木為魚形,空其中,敲之有聲,……今釋氏之贊梵吹皆用之”。清代以來流行于民間。木魚呈團魚形,

    2022-05-26

    蒲劇的伴奏

    蒲劇伴奏樂器包括文場和武場。文場主要樂器是呼胡笛子二股弦、二胡、三弦、大嗩吶與小嗩吶。武場主要樂器是鼓板、雌板、梆子、馬鑼、鐃鈸、小鑼、鉸子、堂鼓、戰(zhàn)鼓、碰鈴、云鑼、道鑼、木魚

    2022-05-26

    蒲劇伴奏樂器云鑼

    云鑼,出現(xiàn)于唐代,元代開始大為流行,是漢、藏、蒙古、滿、納西、白、彝等族使用的敲擊體鳴樂器。古名云轍,又名云,民間又稱九音鑼。藏族稱丁冬、丁當。是鑼類樂器中能奏出曲調的樂器。常

    2022-05-26

    蒲劇伴奏樂器二胡

    二胡又名“胡琴”,唐代已出現(xiàn),稱“奚琴",宋代稱“嵇琴”。一般認為今之胡琴由奚琴發(fā)展而來,現(xiàn)已成為我國獨具魅力的拉弦樂器。它既適宜表現(xiàn)深沉、悲凄的內容,也能描寫氣勢壯觀的意境。

    2022-05-26